行政强制拆除可以吗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4-10
行政强制拆除的合法性和程序
一、行政强制拆除的定义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情况,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公告并要求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如果当事人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又不自行拆除的话,行政机关可以依法进行强制拆除。
二、行政强制拆除的条件
根据《条例》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的规定,行政强制拆除和司法强制拆除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 必须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已作出的房屋拆迁裁决为前提,没有拆迁裁决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强制执行程序。如果拆迁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或达成协议后反悔,只能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安置补偿和强制执行问题。2. 拆迁人必须已按照拆迁裁决确定的内容向被拆迁人提供货币补偿或安置房屋、周转房。如果被拆迁人拒绝接受,拆迁人可以申请提存。3. 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是否正在准备或进行与拆迁许可证或房屋拆迁裁决有关的诉讼,不影响对争议房屋进行强制拆迁。4. 如果被拆迁房屋属于保护性文物等,属于事后不能补救的情况,也不能进行强制拆迁。只有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条件,才能启动强制拆迁程序。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可以向市、县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强制拆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强制拆迁。
三、行政强制拆除的程序
1. 政府作出责成决定后,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提前15天通知被拆迁人,并进行宣传解释工作,尽量动员被拆迁人自行搬迁。2. 如果被拆迁人在公告指定的期限内仍未自行搬迁,执行人员才能正式实施强制搬迁。3. 在实施强制拆迁时,应组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被拆迁单位负责人到现场作为证明人,并由公证部门对被拆迁房屋及其内部物品进行证据保全。被执行人应当到场,如果拒不到场也不影响执行机关的执行。4. 拆迁房屋证据保全时,公证机关应通知被拆迁人到场,如其拒不到场,应在笔录中记明。公证员应组织对所有物品逐一核对、清点、登记,分类制作册子。并记录活动的时间、地点,由公证员和在场人员核对后签名。被拆迁人拒绝签名的,公证员应在记录中记明。5. 清点登记后,物品应运至指定地点,交给被执行人接收。如果不能立即交给被拆迁人,拆迁人应将物品存放在合适的仓库,并制作通知书,通知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领取物品。逾期不领取的,拆迁人应办理提存。6. 腾出的房屋应由裁决机关接收。以上是行政强制拆除的合法性和程序,市、县人民政府是决定行政强制拆除的机关,必须依法审查申请并正确执行,否则强制拆除将是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