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0-16
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是法定义务人不履行义务,而行政强制措施并不以当事人具有某些法定义务为前提,而是以可能产生危害社会的行为为前提。
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在于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在于预防、制止危害社会行为或事件的发生或蔓延,使人和物保持一定状态。
引起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因只能是义务人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引起行政强制措施的原因既可能是行为,也可能是某种状态或事件。
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措施权必须有单行法律的特别授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作出以下判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认为行政机关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违反政纪的,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该行政机关或者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人事机关;认为有犯罪行为的,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检察机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上诉案件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