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24-12-2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行政强制执行告诫应当以书面形式载明以下内容并送达当事人:
(1) 当事人个人或单位的情况。
(2) 明确的履行期限。期限的规定应当达到当事人自行履行义务所需要的合理时间。
(3) 明确的强制执行措施和执行方式。
(4) 涉及金钱给付的,应当明确给付的金额。
(5) 不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
(6) 当事人依法享有的程序权利,包括当事人收到告诫后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经过告诫后,在告诫书规定的义务履行期限到来时,当事人仍然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行政强制执行决定。
(一) 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 查封场所、设施或财物。
(三) 扣押财物。
(四) 冻结存款、汇款。
(五) 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法律设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法律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条件、种类作了规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作出扩大规定。法律中未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但是,法律规定特定事项由行政法规规定具体管理措施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一) 加处罚款或滞纳金。
(二) 划拨存款、汇款。
(三) 拍卖或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财物。
(四) 排除妨碍、恢复原状。
(五) 代履行。
(六) 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行政强制执行应当由法律设定。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拟设定行政强制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强制的必要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
行政强制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强制进行评价,并对不适当的行政强制及时予以修改或废止。行政强制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强制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必要性适时进行评价,并将意见报告该行政强制的设定机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强制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就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机关应当认真研究论证,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