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11-14
保证人是指根据保证合同的约定,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向债权人承担担保责任的当事人。根据我国《担保法》第7条的规定,只有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才能担任保证人。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具备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担任保证人。这意味着保证人必须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承担保证责任。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以下组织不能担任保证人,或者只能在特定条件下担任保证人:
国家机关享有国家财政预算拨付的经费,这些经费只能用于履行其相应国家职能和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不能用于任何经营活动,包括为他人提供担保。只有在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时,经过国务院批准,国家机关才可以作为保证人。
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设立的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不得从事与社会公益事业无关的经济活动。因此,根据《担保法》第9条的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不得担任保证人。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包括分公司、分厂、销售部等,具有一定的对外经营权;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如人事部、财务部、车间等则没有对外经营权。由于企业的职能部门既不具有法人资格,也不具有对外经营权,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其名义对外进行经济往来,包括提供保证。只有在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获得法人的书面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