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条例让审计监督更加规范 对决定不服可申请裁决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法法规法律知识

新条例让审计监督更加规范 对决定不服可申请裁决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10-11

 
12788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审计法实施条例》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制定,分为总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机关职责、审计机关权限、审计程序、法律责任、附则等7章,共58条。

我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修订

我国审计法的修订

我国目前实行的《审计法》是2006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修订通过,并于2006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该法的出台,旨在健全我国审计监督机制,完善审计监督职责,加强审计监督手段,规范审计监督行为。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一些规定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推动审计法的贯彻落实,完善我国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和规范审计工作,国务院及时对《审计法实施条例》进行了修订,弥补了现有法规的不足。

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的亮点

新实施条例相比旧法,更加细化和明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新实施条例有以下值得期待的亮点:

  1. 扩大了可以公布的审计结果的范围,加强对审计机关的监督。
  2. 跟踪审计资金,紧追资金的去向。
  3. 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新增了“有价证券”。
  4. 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有经济利益关系应回避。
  5. 地方审计机关负责人任免应征求上级审计机关意见。
  6. 审计机关查询被审计单位金融账户负有保密义务。
  7. 审计机关封存被审计单位资产期限为7日以内。
  8. 审计组提出审计报告前应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审计决定的裁决程序

根据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新实施条例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具体组织本级预算执行的情况,本级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征收预算收入的情况,与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下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此外,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还对其他取得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项目接受、运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根据新条例的规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在审计决定送达之日起60日内,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本级人民政府的裁决为最终决定。审计机关应当在审计决定中告知被审计单位提请裁决的途径和期限。裁决期间,审计决定不停止执行。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停止执行,包括:审计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情形;受理裁决的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情形;被审计单位申请停止执行,受理裁决的人民政府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

延伸阅读
  1. 招待费审计的方法有哪些
  2. 财务违纪处罚时效是怎样的
  3. 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是什么
  4. 内部审计报告应该怎么写
  5. 行政执法监督都是来自于哪几方面的监督

审计法热门知识

  1. 特殊情况下停止审计:决策的执行
  2. 工程结算审计有时效吗
  3. 现金流量指的是什么
  4.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5.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如何处理
  6. 财务报表审计流程和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7. 债权债务清理审计需要哪些资料
审计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