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2-04
根据我国法律,检察机关对于不起诉可以分为三种情形,分别是:
绝对不起诉,也称为法定不起诉,指的是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相对不起诉,也称为酌定不起诉,指的是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情况。
存疑不起诉,也称为疑案不起诉,指的是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情况。
根据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不受侵犯。这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固有、基本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非法剥夺和侵害。然而,在国家行使司法权力的过程中,少数无辜公民的权利难免会受到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承担责任并给予赔偿,从宪法角度来看,这种赔偿实际上是一种恢复和弥补。
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无罪推定和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最终法律评价只有有罪和无罪两种。如果现有证据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根据刑诉法的规定,只能推定其无罪。在这种情况下,司法机关对案件作出的撤销、存疑不起诉或宣告无罪的决定,实际上是对没有犯罪事实的法律确认。另外,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在作出不起诉决定时,应视为对案件作出了无罪的决定。如果在起诉时仅凭有限的证据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并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在法律上不能认定有罪,应按无罪处理。对于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采取了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就是侵害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应当给予赔偿。
根据我国法律,附带民事诉讼中负有赔偿责任的人包括:
刑事被告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
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
已被执行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
共同犯罪案件中,在案件审结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
其他对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
对于成年被告人来说,如果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其亲属如果自愿代为承担,应当予以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