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惯例对裁量基准制定产生哪些正面效应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行政惯例对裁量基准制定产生哪些正面效应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2-13

 
127161

有效填补成文行政法律规范的漏洞

社会生活的广泛性使得立法者难以完全预见和覆盖所有情况,尤其在行政法领域。成文行政法律规范往往无法及时跟上快速变化的行政实践。相比其他法律规范,成文行政法律规范更难以全面适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需要在其他资源中寻求填补这些规范漏洞的方法。

行政惯例的作用

作为行政机关长期执法实践经验的总结,行政惯例具有灵活性、稳定性和针对性等特点,为行政机关的裁量活动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例如,在治安管理中,相关行政法律规范并没有对“卖淫嫖娼”的具体认定做出规定,但公安机关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男女分开审查”、“事前是否相识”、“是否存在金钱交易”等认定标准已成为习惯性做法。即使在社会观念开放的今天,这种惯例对于区分性行为的违法和违反道德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行政惯例更贴近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能够发挥特殊的补充作用。随着典型案例公布等机制的建立,更多基层执法实践中的习惯性做法将被发掘,行政惯例对裁量活动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强。

保障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

大量行政裁量权的存在客观上助长了行政专横和武断的倾向,行政机关的反复无常也直接侵害了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公民在与行政机关发生关联时,往往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行政机关以往的惯常做法。这种群体性的习惯准则实际上是受群体的潜意识所支配的。即便某一行政机关或相对人对某些惯例的存在可能并不具有明确的意识,但作为执法经验的结晶,行政惯例已经深深嵌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并内化为行政机关固定的执法模式。在给付行政日渐兴起的今天,“同等情况享有同等给付”的遵循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消除行政机关的恩赐心理,而且还能进一步凸显行政相对人的主体地位。

推动行政法律规范的自我更新

行政法的历史就是行政裁量不断扩张以及对其进行规制的历史。成文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是首选的方式,但依靠成文法规范自身的修正来实现内容的更新是困难的。因此,行政法规则的自我更新需要借助于其他力量。例如,法国的公产不能转让在成为成文法规则之前就是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而存在的。如果立法者认为某项行政惯例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合乎法律原则、反映客观规律,且具有长期适用的可能性,就可以在行政法律规范的制订修改过程中予以吸收,进而产生新的成文行政法律规范。通过推动行政法律规范的自我更新,行政惯例以发展的姿态维护了行政法的适应性,从而缩短了成文行政法律规范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差距。

延伸阅读
  1. 上海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须知
  2. 安徽省实施的新的专利条例内容是什么
  3. 什么是行政法
  4. 污染环境罪监外执行可以吗
  5. 网约车管理办法

行政处罚法热门知识

  1. 村委会是否具有行政处罚权
  2. 私自接自来水如何处罚
  3. 安监局罚款不交后果
  4. 环保举报不受理怎么办
  5. 村长不是党员,违纪怎么处罚
  6. 水务局有哪些执法权
  7. 街道办事处有执法权吗
行政处罚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装饰公司章程范本
  2. 设监事会-公司章程范本
  3. 三人合伙公司章程范本
  4. 投资管理行业公司章程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