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5-01-12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的规定,对于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的经营者,采取以下行为之一的,将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1) 超出政府指导价浮动幅度制定价格;
(2) 高于或低于政府定价制定价格;
(3) 擅自制定属于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范围内的商品或服务价格;
(4) 提前或推迟执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
(5) 自行设立收费项目或自行确定收费标准;
(6) 采取分解收费项目、重复收费、扩大收费范围等方式变相提高收费标准;
(7) 对政府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继续收费;
(8) 违反规定以保证金、抵押金等形式变相收费;
(9) 强制或变相强制服务并收费;
(10) 不按规定提供服务而收取费用;
(11) 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的其他行为。
对于上述违法行为,相关经营者将会被责令改正,并可能面临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没有违法所得的,可能会被处以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能会面临责令停业整顿的处罚。
当消费者在购买或使用商品时,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在赔偿消费者后,如果责任属于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销售者有权向其追偿。如果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可以向销售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如果责任属于生产者,销售者在赔偿消费者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如果责任属于销售者,生产者在赔偿消费者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当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以下是价格欺诈的一些常见行为:
1. 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的商品信息与实际不符,以此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购买。
2. 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价目表,以低价吸引顾客并以高价结算。
3. 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交易。
4. 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法比较。
5. 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与实际不符。
6. 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
7. 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名称、数量或将馈赠物品标示为假劣商品。
8.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含糊标示附加条件。
9. 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
10.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有价格承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
11. 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诱骗消费者或经营者进行交易。
12. 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数量或质量与价格不符。
13. 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