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政处罚中指定管辖是怎样的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环境行政处罚中指定管辖是怎样的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0-12

 
127076

行政处罚的定义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个人或组织进行行政制裁的具体行为。

行政处罚的指定管辖

行政处罚的指定管辖是上级行政机关指定下一级行政机关对特定违法行为行使处罚管辖权的活动。根据相关规定,行政处罚的指定管辖适用于管辖发生争议的情况。管辖发生争议是指在实施行政处罚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处罚主体发生相互推诿或争夺管辖的现象。由于我国行政处罚主体众多,职责权限界定不清,加之行政管理的外在环境的影响,行政处罚中的管辖争议可能性很大。

常见的行政处罚管辖争议

常见的行政处罚管辖争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同一行政区域的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争议,例如同属一县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争夺某起“造假”案件的处理权;
  2. 不同行政区域的相同业务部门之间的争议,例如甲省的计生主管部门和乙省的计生主管部门分别依照本地区的计生管理法规和流动人口管理法规对同一当事人的超生第二胎行为行使管辖权;
  3. 不同行政区域的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争议,例如某市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和乙县交通主管部门在处理城乡结合地带的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案件时发生争议;
  4. 上级主管部门与下级人民政府之间的争议。

由于不同类型的管辖争议主体不同,确定指定机关的方法也不相同。对于第一种情况,由争议各方共同隶属的人民政府即县人民政府指定管辖;对于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由争议各方中级别最高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级别最高的行政机关是地级市的人民政府,由省人民政府指定管辖,级别最高的行政机关是省级人民政府,则由国务院指定管辖;对于第四种情况,由上级主管部门所在的人民政府指定管辖。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规定了行政处罚争议的指定管辖,但并不排除争议各方利用其他合法方式解决争议。例如,一些地方在实践中采取由争议各方自愿协商的办法,解决了不少争议,效果较好。然而,在采用自愿协商的办法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协商活动要高效进行,不能长时间拖延,影响对违法行为的及时查处;二是协商活动本身要依法进行,经协商确定负责处理违法行为的机关或组织必须具备合法的管辖权,以免出现越权处罚。因此,如果通过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或者对相对方的管辖依据有疑问,争议各方应及时向共同上一级机关报请指定管辖,而不应自行协商处理。

特殊原因下的指定管辖

指定管辖还可能发生在因特殊原因导致管辖权不明确的情况下。特殊原因包括法律上的原因和事实上的原因。法律上的原因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根据上级机关的决定被撤销,而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机关尚未明确;二是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的全部执法人员与当事人存在利害关系而被决定回避。事实上的原因是指某地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导致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陷于瘫痪,或者由于某种特别复杂的违法行为导致无法确定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对于因特殊原因产生的管辖空白,一般由原因发生地或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地方人民政府或其上一级人民政府指定管辖。

延伸阅读
  1. 行政处罚移交案件立案的时限
  2. 被许可人存在哪些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3. 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是否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
  4. 烟草行政处罚程序有哪些规定
  5. 无管辖权的行政处罚怎么办

行政处罚法热门知识

  1. 被行政拘留后的救济途径
  2. 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权限
  3. 知情权
  4. 无证驾驶行政处罚的消除时间
  5. 九年义务教育的劝退问题
  6. 法律咨询:行政处罚违背公正原则的情况
  7. 法律对行政处罚设定权的辅助性和过渡性问题
行政处罚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