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5-04
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中,视同销售收入主要包括非货币性交易视同销售收入、货物、财产、劳务视同销售收入和其他视同销售收入。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收入是指在日常活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因此,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情况,应按照账面实际成本结转,不确认收入。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情况,应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除非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
举例来说,某企业将自产产品(成本价100万元)用于捐赠,在会计上按照成本价确认的价税合计额117万元在“营业外支出”科目中核算,但未在纳税申报表中进行相应调整,导致该笔捐赠业务的应税所得额为0。对于这种情况,应进行如下纠正:首先,根据同类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或公允价值确定计税价格为150万元,在纳税申报表上调增应税收入;其次,根据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该企业捐赠业务应确认的应税所得额为24.5万元(15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17%)。
因此,在审计中,应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存在利用“视同销售”业务来调节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即将不应在会计上确认为收入的“视同销售”业务确认为收入,以达到虚增收入的目的;或者将应在税法上做纳税调增的“视同销售”业务未纳税调增,以达到少缴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除非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另有规定外,企业销售收入的确认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然而,在特殊情况下,税收规定可以不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以经营租赁的租金收入为例进行说明。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的规定,出租企业应按照直线法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确认当期损益,如果适合企业的其他方法更为系统合理,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根据税法的规定,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所得到的租金收入,应根据交易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如果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根据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出租人可在租赁期内将已确认的收入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
举例来说,某企业在2011年与承租方签订了为期3年的房屋租赁合同,2013年一次性收取租金900万元。在会计处理上,该企业每年确认收入300万元,但未在纳税申报表中进行相应调整。对于这种错误做法,应进行如下纠正:首先,调减当年确认的收入;其次,调增上年确认的收入。具体而言,需要调整纳税申报表附表3,2011年和2012年每年调减300万元,2013年纳税调增600万元。
因此,在审计中,应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存在利用此类业务的时间差异来调节利润、粉饰财务报表,以及调节企业现金周转率的行为,即提前将以后年度的纳税收入作为纳税调增,以达到提高企业现金周转率的目的。
企业股权转让决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是评价企业决策责任的重要内容。在审计中,应重点关注是否按规定经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评估,以及是否存在低评低转、未评低转甚至无偿转让的行为,以及是否存在偷税漏税、违规违纪和贪污腐败等问题。
根据《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税务机关根据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对企业进行特别纳税调整时,应对2008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交易补征企业所得税税款,并按日加收利息。计息期间为从税款所属纳税年度的次年6月1日起至补缴(预缴)入库之日止。利息率按照税款所属纳税年度12月31日实行的与补税期间同期的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加5个百分点计算,并按一年365天折算日利息率。
因此,在审计中,应重点关注税务机关是否对企业的股权转让进行了特别纳税调整,并确定被转让股权的公允价值采用了哪种估值方法,以防止企业迟补或少补2008年1月1日以后发生交易应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及利息。
综上所述,收入核算的真实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准确性。在审计中,应重点关注企业收入的确认是否准确,以及是否存在利用“视同销售”业务和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收入来调节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此外,还应关注企业投资决策的合法合规性,以及股权转让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