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23-11-20
听证制度是一种法律制度,它要求行政机关在作出可能影响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之前,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并进行公正的程序,以确保结果的公正性。听证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体现,其核心是保障程序的公正。
听证制度最早在1946年由美国制定的《联邦行政程序法》中被规定为行政程序的核心。在中国,深圳市最早引进了听证制度,真正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是在1996年,《行政处罚法》将听证制度纳入行政执法程序。
治安管理处罚的听证范围不包括"责令停产停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八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在作出吊销许可证以及处二千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如果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要求听证,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举行听证。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要求听证时,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的三日内提出请求。行政机关应当在举行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听证的时间和地点。除非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听证应当公开进行。
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时,有权申请回避。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在听证过程中,调查人员应当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同时当事人有权进行申辩和质证。
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当事人应当在审核无误后签字或盖章。如果当事人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有异议,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