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行政听证的原则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法律知识

法庭行政听证的原则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4-25

 
418028
行政听证在当前社会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我们在诉讼过程中法庭一般都会有听证人员在场,这些人可能和事件没有关系,但是可能以前犯过类似的错误,那么法庭行政听证的原则是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开原则

公开是确保听证程序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根据公开原则,听证程序应当公开进行。在举行听证会之前,应当发布公告,告知利害关系人听证程序举行的时间、地点、案由等情况。同时,应当允许群众和记者旁听,并允许记者采访报道。在听证过程中,当事人有权在公开举行听证的地点进行陈述和申辩,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证据,反驳对方的主张和证据。行政机关作出决定的事实根据必须公开并经当事人质证,不能以一方当事人所知悉的证据作为决定的事实根据,根据听证记录作出的行政决定的内容也必须公开。需要注意的是,在坚持听证程序公开原则时,还要掌握例外规定,例如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时,不得公开。

职能分离原则

在听证过程中,从事裁决和审判型听证的机构或人员,不能从事与听证和裁决行为不相容的活动,以保证裁决的公平性。听证主持人应由行政机关在非本案调查人员中指定,如果主持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

事先告知原则

事先告知原则是听证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行政机关在举行听证和作出行政决定之前,应当告知相对人听证所涉及的主要事项和听证的时间、地点,以确保相对人有效行使抗辩权,从而保证行政决定的适当性和合法性。

案卷排它性原则

案卷排它性原则要求各行政机关按照正式听证程序作出的决定要以案卷为根据,不能在案卷之外,以当事人未知悉和未论证的事实为根据。这一原则的目的是保障当事人有效行使陈述意见的权利和反驳不利于己证据的权利。

哪些行政处罚应当举行听证程序

根据公安机关的规定,以下情况应当举行听证程序:

听证告知书的送达

在公安机关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前,应当向当事人送达载明以下主要事项的听证告知书:

  1. 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
  2.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理由、依据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3. 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4. 告知提出听证要求的期限和听证组织机关。

听证告知书必须盖有公安机关的印章,并可以直接送达、委托送达或以邮寄挂号信方式送达。

受理听证要求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听证要求时,公安机关应当受理。

听证通知书的送达

公安机关决定予以听证时,听证主持人应当在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之日起2日内确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并在听证举行的7日前将以下事项载明的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1. 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
  2. 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3. 听证人员的姓名;
  4. 告知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
  5. 告知当事人准备证据、通知证人等事项。

听证通知书必须盖有公安机关的印章。

听证预备阶段

听证人员在听证预备阶段必须完成核对听证参加人身份、宣读听证纪律、征询当事人是否申请听证人员回避等事项。

回避申请的处理

当事人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时,听证主持人应当宣布暂停听证,并报请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是否回避。申请听证员、书记员回避的,由听证主持人当场决定。

听证过程

在举行听证时,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听证笔录

听证应当制作听证笔录。听证结束后,听证人员应当将听证笔录交给当事人和案件调查人员审核,无误后签名或盖章。如果当事人拒绝签名,听证主持人应在听证笔录上说明情况。听证笔录中有关证人证言部分,应当交给证人审核无误。

征地听证会程序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36条的规定和国土资源部的规章《征用土地公告办法》的规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听证程序如下:

提出听证要求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见或要求举行听证会的,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

研究不同意见

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研究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不同意见。如果当事人要求听证,应当举行听证会。如果确需修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进行修改。

报批准

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时,应当附上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的意见及采纳情况。如果举行了听证会,还应当附上听证笔录。

听证会的组织

听证会的组织应当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的规定执行。

延伸阅读
  1. 在征地拆迁中,何时应进行听证程序
  2. 行政处罚告知程序
  3.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4. 强制拆迁听证参加人员范围
  5. 行政处罚中听证程序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2.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3. 赡养纠纷管辖规定
  4. 危险货物车辆未配备押运员的法律处罚
  5.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6.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7.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