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的有效证据是怎样的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程序法律知识

行政处罚的有效证据是怎样的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7-21

 
126321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中证据不足的法律要求

一、证据确凿的要求

根据《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五条规定,违法案件的查处必须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证据确凿具有以下四个层次的要求:(1)证据必须真实可靠;(2)证据必须与案件有内在的联系;(3)证据必须充分,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4)证据之间不能有矛盾,如有矛盾,必须得到合理排除。只要证据确凿,即使违法者拒不承认,也可以进行处罚。虽然在行政执法实践中,由于权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很难像刑事案件那样将所有细节都证明得非常清楚,但至少应当确保主要违法事实清楚,并且主要证据充足,以便对案件进行定性处罚。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就会导致案件存在瑕疵,无法经受行政诉讼的检验。

二、主要证据不足的法律后果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如果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证据不足,人民法院应当判决撤销该行政行为。因此,主要证据是否充分,是人民法院判断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烟草专卖行政诉讼案件中,许多行政处罚之所以被法院撤销,就是因为主要证据不足。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执法人员对于什么是主要证据以及主要证据不足的判断比较模糊。因此,需要引起各位同仁的关注和探讨。

三、主要证据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主要证据是指对违法事实的认定起主要作用,对案件定性处罚有重要影响的证据。每个案件的主要证据表现形式可能不尽相同,但至少应当能够合法有效地证明以下三个方面的事实:(1)当事人是否构成违法的事实;(2)违法情节的轻重以及承担的法律责任;(3)其他与被处理人权利义务相关的基本事实。如果收集的证据不能证实以上事实,就属于主要证据不足。

四、主要证据不足的认定标准

行政违法案件的认定通常涉及多个事实,每个事实中有关权利义务的基本事实都必须有证据加以证实。如果某些基本事实有证据加以证实,而另一些基本事实没有证据或证据存在瑕疵,也应当认定为主要证据不足。如果行政处罚中有关定性和处罚的基本事实清楚,但一些不影响定性和处理结果的事实证据不足,则不能以此确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证据不足。
延伸阅读
  1. 行政处罚证据不足怎么办
  2. 偷窃证据不足怎么办
  3. 行政处罚程序中取证的规定有哪些
  4. 行政拘留处罚能否撤销
  5. 行政处罚能否可以撤销

行政处罚法热门知识

  1. 高考视作作弊的情形
  2. 关于高考冒名顶替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3. 复垦地偷埋固废责任人如何处罚
  4. 行政处罚挂网上多长时间
  5. 个体工商户消防灭火器过期如何处罚
  6. 便衣执法合法吗
  7. “政府令”是否属于地方性法规
行政处罚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