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实施法律知识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12-10

 
126178

行政处罚法的目的和作用

行政处罚法是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规定制定的法律。

行政处罚追究时效的定义

行政处罚追究时效,是指在违法行为发生后,对该违法行为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未发现这一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事实,超过法律规定的期限才发现的,对当时的违法行为人不再给予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正确理解行政处罚追究时效的规定

要正确理解该条的规定,应把握三点:

1. 发现时间的定义

该条的“发现时间”是指行政机关的立案时间,不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的时间。

2. 违法行为发生之日的计算

行政处罚追究时效的期限是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之日”是指违法行为完成或者停止日。例如,在运输违禁物品的过程中,用了10天时间,应当从最后一天将违禁物品转交他人起开始计算。对于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违法行为,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例如,某公民自从接通电源时就开始偷电,该案的行政处罚追究时效应当从该公民停止偷电之日起计算。又例如,某人违法占地建住宅,其行为的行政处罚追究时效应当从某人拆除住宅,退出土地之日起计算。

3. 超出行政处罚追究时效的处理

行政机关在行政处罚追究时效期限内发现违法行为,但最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超过行政处罚追究期限的,对这种情况法院不以超出行政处罚追究时效处理。

延伸阅读
  1. 行政拘留的基本概念
  2. 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权限
  3. 法律对行政处罚设定权的辅助性和过渡性问题
  4. 运管行政处罚时效
  5.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有什么

行政处罚法热门知识

  1. 行政处罚移交案件立案的时限
  2. 被行政拘留后的救济途径
  3. 知情权
  4. 苗圃火灾赔偿标准的确定
  5. 无证驾驶行政处罚的消除时间
  6. 九年义务教育的劝退问题
  7. 法律咨询:行政处罚违背公正原则的情况
行政处罚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