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4-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第九十七条之规定,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家属。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50条规定,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将处罚情况和执行场所通知被处罚人家属。被处罚人拒不提供家属联系方式或者有其他无法通知情形的,公安机关可以不予通知,但应当在决定书中注明。
根据法律规定,对被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达拘留所执行。
受到罚款处罚的人应当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交纳罚款。
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并提出担保人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二百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行政拘留处罚暂缓执行。
担保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 与本案无牵连;2. 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3. 在当地有常住户口和固定依据;4. 有能力履行担保义务。
根据法律规定,对被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达拘留所执行。
受到罚款处罚的人应当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交纳罚款。
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并提出担保人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二百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行政拘留处罚暂缓执行。
担保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 与本案无牵连;2. 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3. 在当地有常住户口和固定依据;4. 有能力履行担保义务。
执行人员作出拘留裁定的前提条件是被拘留人有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如果被拘留人没有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就不能进行拘留,这是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在实际执行中,有的执行人员滥用拘留作为一种执行手段,违反法律程序,是严重错误的。
司法拘留作为限制人身自由的一项强制措施,应当经过三名以上执行员讨论,报本院院长批准。实践中,对某人是否适用拘留往往由承办人个人决定,法律规定的程序如同虚设。同时执行人员需要在执行过程中遇到暴力抗拒、阻挠执行等情况时立即采取拘留手续,但过后必须立即报院长补办批准手续。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对不在本辖区的被拘留人,作出拘留决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派人到被拘留人所在法院,请该院协助执行。在异地拘留前,执行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可能会发生的情况,积极争取当地法院的配合和协助。
对被拘留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人员应当明确告知被拘留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的权利。另外,将被执行人拘留的原因和理由及关押的处所告知其家属,应有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