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法律知识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有哪些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0-05-25

 
12556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遵守前述原则,并结合部门、单位的组织管理体系等具体情况予以设置。一般而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采取分级管理和集中管理两种方式。

(一)分级管理方式

所谓分级管理方式,是指按照部门、单位的组织级次设置审计机构,一级组织相应设置一级审计机构;部门、单位本级的审计机构对下属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统一指导,下属审计机构独立行使职权。分级管理的方式可使内部审计人员熟悉各自单位的环境和情况,使审计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及时性;但也会使内部审计机构过于庞大,内部审计人员会受到所在单位负责人的一定约束,独立性程度相对较差。

(二)集中管理方式

所谓集中管理方式,是指只在本部门、本单位最高层次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在下属基层不专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由专门派出的审计人员对下属单位进行审计。在这种设置方式下,派出人员对下属单位具有较高的权威,其独立性程度也较高。但要求加强审计的计划性,在了解下属单位的实际情况之后,再开展工作。

实际上,分级管理与集中管理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可根据企业的特点灵活选择。如一些特大型的企业,或是下属单位众多的部门,就宜采用分级管理的形式;如有必要,也可在部门内对一些较小的下属机构,实行集中管理。对一些规模不大的企业事业单位,可根据需要,或者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者不设内部审计机构而配备专职人员;对一些专题审计项目,还可聘请临时性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

延伸阅读
  1.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原则是什么
  2. 创业板上市,对公司有什么要求
  3.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原则
  4. 创业板上市,对公司财力有什么条件
  5. 内部审计机构怎样设置

审计法热门知识

  1. 201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增加了对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的规定
  2. 坏账准备的重要性及来源
  3. 审计目标
  4. 内部审计机构的使命
  5. 武汉审计局:学习新修订《审计法实施条例》的组织与推广
  6.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现状
  7. 企业资产重组前内部审计的作用
审计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