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0-06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根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审查,评价其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效益性,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活动。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作出评价,促其提高经济效益。
效益审计注重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主要审查是否全部开发利用了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从而提出审计建议及措施。其他审计的目的则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的审查,促使被审计单位维护国家的财经法纪,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效益审计内容包括审查生产力各要素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审查和评价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水平。其他审计的内容主要是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收支方面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账务处理是否合法合规,通过对各种财务指标的分析,正确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指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对单位违纪违规行为按规定作出处罚的决定。
效益审计的评价原则一般有三条:一是坚持宏观经济效益指导微观经济效益;二是坚持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统一;三是坚持经济效益与非经济效益相结合。其他审计的评价原则主要有两条:一是依法审计;二是客观公正。
效益审计除采用财务审计的一般方法外,还要根据需要适当地运用一些现代的管理方法,如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净值法、价值工程法,等等。而其他审计的重点集中在各种收入项目和成本费用以及留存收益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上,一般用盘点法、核对法、对比法。
开展效益审计,通过对企业管理效能和经济决策的评审以及对企业基本经济活动流程的审查,完善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树立科学管理意识,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全面的审计,能够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控制的职能,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经济效益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的追求目标是一致的,有利于加强内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合作与配合。
系统分析是一种组织管理分析的方法,适用于结构复杂、目标多样、功能综合、模糊性大和承受的风险大等系统工程的分析。在经济效益审计中,需要将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综合和系统的分析评价。
经济效益审计需要广泛采用数量分析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同时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评价经济效益的完成情况。
经济效益审计需要运用现代管理数学法,对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提供科学的计算方法、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型,帮助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审计要从中国特点和现实出发,研究分析干部和职工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人的行为的有效性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措施。
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一步评价其合法性和效益性。
充实、优化审计队伍,加强业务学习,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