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有哪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法律知识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有哪些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0-05-25

 
1242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等使管理面对纵横交错的生产经营系统,这就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而内部审计则是审计监督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内部审计是一种积极的管理审计,具有独立性、广泛性、综合性、积极性的特点,内部审计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法律法规的建设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上都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一、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由于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较晚,各单位在借鉴国外经验方面不尽相同,导致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存在多种模式。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实际上就是企业的一个内部部门,独立性差。内部审计由于被审部门是内审人员所在单位的组成部分,客观上造成为本单位利益服务的依附性,使得内审人员执纪执法的程度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影响,工作质量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制约。甚至有些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

2、内部审计的法规制度不完善。

我国现行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许多只有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致使实践操作五花八门,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我国虽然出台了《审计法》、《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从部门和行业上来看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还不够健全,规范审计工作质量和约束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的制度和法规还不够系统,使得审计人员在检查和评价各项经济活动以及处理违纪问题时,缺乏可靠依据。当内审人员碰到具体问题时感到无章可循,甚至无所适从。

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低,审计技术落后。

现代内部审计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电子数据处理等各个方面,而且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在目前国内企业相当部分的内部审计机构中,会计人员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尽管他们有会计的实践经验,但对企业自身很需要运用的管理会计以及控制理论与实践、风险管理、经济预警等方面,还显得很不够,其知识结构与企业需要与发展相距较远。因此,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已经被提高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才能使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少走弯路。

二、完善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

1、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

内部审计是企业强化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是转换企业经营体制、规范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检验、监督、鉴证、咨询职能,首先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主体必须具备必要的权力,才能保证其职能的实现。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就不可能进行经常、及时、有效的经济监督。根据我国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状况、经验教训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尤其要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关键是要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其内部审计性也要能得到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承认和支持。

2、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工作专业性强、要求高,必须切实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各部门、各单位要选调政治素质好、熟悉审计业务、思想作风过硬的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要认真贯彻《审计法》和《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健全内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管理。要不断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着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要重视和加强业务培训,一方面要针对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计算机知识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内部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操守,以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要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格执行各项廉政规定和审计工作纪律,并注重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要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秘密。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权力机构应当支持内部审计工作,保持内部审计人员相对稳定,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3、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更加具体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以增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此外,企业应当在《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内部审计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进一步增强内部审计规范的可操作性,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科学、严谨、具体的内部审计执行标准和准则,是内部审计客观、公正和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建立我国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的需要。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从法律和制度上对其资格条件及执业行为做出要求,并实行内部审计师注册考试和授证制度。

延伸阅读
  1. 检查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有哪些
  2.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3. 私营企业会请内部审计查账吗
  4. 房地产项目的效益审计是什么
  5. 往来账的审计查证方法有哪些

审计法热门知识

  1. 特殊情况下停止审计:决策的执行
  2. 工程结算审计有时效吗
  3. 现金流量指的是什么
  4. 内部审计报告应该怎么写
  5.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6. 财务报表审计流程和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7. 债权债务清理审计需要哪些资料
审计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