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型企业的内部审计过程是什么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2-25
审计过程又被称作审计循环。它是指一个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系统化过程。
内部审计的实施阶段
内部审计的实施阶段是审计项目在准备充分之后,针对高风险领域或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领域进行审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审计方案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一、现场审计准备
在进入被审计单位进行现场审计之前,内部审计人员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这包括:
- 与被审计单位的经理和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听取他们对被审计活动的意见和说明;
- 对重要性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如业绩报告、经营和财务报告、统计资料、内部控制制度等;
- 实地观察经营环境和作业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 进行简单的审计测试,确定规章制度是否被贯彻执行,内部控制系统是否适当和有效;
- 结合风险评估,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和范围。
二、实施审计工作
在现场审计准备工作完成后,内部审计人员将开始实施审计工作。这包括:
- 依据审计方案,对被审计单位的各个领域进行审计;
- 进行详细的审计测试,检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 收集、整理和分析审计证据,评估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和内部控制情况;
- 与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对审计发现的看法和建议;
- 记录审计工作的过程和结果,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三、审计结果的确认和报告
在实施审计工作之后,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结果进行确认,并编制审计报告。这包括:
- 对审计发现进行核实和确认,确保审计结果准确可靠;
- 编写审计报告,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和内部控制情况的评价,以及提出改进建议;
- 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进行沟通,解释审计结果和建议,并达成共识;
- 将审计报告提交给企业管理当局,供其参考和决策。
四、后续跟踪
在完成审计报告之后,内部审计人员需要进行后续跟踪工作,以确保被审计单位采取纠正措施并改善内部控制情况。这包括:
- 跟踪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行动,并评估其效果;
- 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纠正行动的看法和建议;
- 根据后续跟踪的结果,对审计报告进行更新或补充。
通过以上几个阶段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全面、科学地完成审计项目的工作,并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有关经营管理活动的检查和评价,以帮助企业改进内部控制,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
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
审计测试
在审计实施阶段,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实质性的检查和评价活动,对与被审计活动相关的凭证、文件、记录和业务进行审计测试。测试的目的是收集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确定审计发现,达到审计目标。审计测试应该选择适当规模的样本,并在穿行测试中对样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鉴证。在进行审计测试时,应该考虑被审计活动的总量和复杂程度,样本的规模和代表性,以及审计证据的种类和数量。
对审计发现进行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是审计过程中的一种技术和方法,用于揭示审计发现的原因和导致的不良后果。在审计实施阶段,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已确认的审计发现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确定用于评价的标准与实际状况的差异。因果分析还需要考虑原因和结果的相关性,将控制缺陷导致的不良状况数量化,并追踪检查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和危害程度。此外,还应考虑原因的来源,以评估审计发现的性质和重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总结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
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内部工作会议,总结各领域的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这些汇报应有书面记录,强调阶段性的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这些汇报评估工作进展情况,判断审计发现的性质和重要性,并对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导意见。在审计实施阶段结束后,每位审计人员都应对其负责的工作进行书面总结,阐明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项目负责人应将所有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要点式报告,以便于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和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企业管理当局呈报。
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工作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将审计工作的执行情况记录成文。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工作底稿应根据审计的性质来确定,包括计划过程、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和评价、执行的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和形成的审计结论、现场审计的业务审查、报告活动和后续审计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应具备准确性和完整性,记录事实和审计结果,并包括审计主题、期间、目标和内容、编制日期、编制人员、索引或参考号码、符号含义、审计人和资料来源等信息。此外,审计工作底稿还应简明扼要、措词明确,使人容易理解和字迹清晰工整,相关性高,与审计目标相关,为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提供依据。
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审计结果
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审计结果,征求他们的意见和看法。这可以进一步确认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正确性,同时也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一种尊重,有助于培养合作关系。讨论审计结果可以通过面对面的口头交流或编制和答复书面的审计备忘录进行。审计备忘录应阐明审计发现、意见和建议,并要求指定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正式的书面答复。
审计的报告阶段
在审计的报告阶段,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表现为审计报告。报告阶段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最终审阅审计工作底稿是报告阶段的关键步骤,项目负责人应最后审阅所有的审计工作底稿,以评估审计发现问题的性质和潜在的危害、评估结论的正确性和建议的可行性,并为起草审计报告提供详尽素材。审计报告应形成要点式报告,简明扼要地阐明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审计报告应具备准确性和完整性,提供充分的证明和依据,以及合理的推理判断关系。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工作的标志,它为内部审计人员报告审计工作提供基础性的证明依据,为计划审计、执行审计工作和审计检查提供辅助,有助于监督审计工作的进程和完成情况,为维护审计结论和建议提供依据,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提供背景资料和参考数据,为外部审计人员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有助于改进工作质量,证明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符合专业实务标准。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审计结果是为了确认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正确性,促使被审计单位纠正问题,完善控制,防止潜在的风险损失。最终审阅审计工作底稿是为了评估审计工作的完成情况和质量控制,为起草审计报告提供保证。审计报告应形成要点式报告,简明扼要地阐明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提供充分的证明和依据,以及合理的推理判断关系。
审计报告的起草
审计报告是根据审计工作底稿所包含的信息撰写的。在对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进行充分讨论后,项目负责人应召开审计小组的内部会议。会议的目的是评估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并决定是否予以报告。会议的结果应该形成要点式审计报告,明确最终报告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审计报告的内容
正式的最终书面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背景介绍
- 审查范围
- 意见或评价
- 发现的问题、建议和结论
- 被审查者的评论
审计报告应着重回答审查的内容、审查的活动以及审计结果。对发现的问题应提出改进建议,并解决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人员对审计结果存在的分歧。
审计报告的起草和修改
审计报告的起草工作应在与被审计单位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内部审计人员应及时起草审计报告,并在语法、风格和技术上给予恰当的考虑,以达到客观、简洁、及时和富有建设性的标准。在适当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的经理讨论审计报告草稿,征求他们的意见,并根据讨论的结果适当修改初稿。
审计报告的分发
完成最终的审计报告后,内部审计人员应及时将其分发给相关部门或人员。这样可以引起企业管理当局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的注意,以便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行动,达到报告的目的。
审计的后续跟踪阶段
作为内部审计过程的一个阶段,后续跟踪意味着对报告中反映的问题进行跟踪检查,直到被审计单位采取了纠正行动,使内部审计人员满意为止。
后续跟踪的目的
后续跟踪的目的是确定已报告的审计发现是否采取了恰当的纠正措施。内部审计人员应进行后续查询,确定纠正措施是否已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或者确定企业管理当局(或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是否对已报告的发现承担了不采取纠正的风险。
后续跟踪的实施
后续跟踪的时间和方式由内部审计部主任决定,其时间、费用和人力的预算应纳入年度审计计划的预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