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8-09
递延收益是指企业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包括尚待确认的劳务收入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等。它在以后期间内分期确认为收入或收益,具有递延性质。会计上通过设置“递延收益”科目进行核算。
预收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预收的款项。一般在商品发送或劳务提供时一次确认为收入,不带有递延性质。会计上通过设置“预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递延收益和预收账款都具有预收性质,但前者需要递延,后者不需要递延,因此通过不同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递延收益和预收账款都属于流动负债性质的科目。然而,递延收益是内部负债性质的科目,需要按照其内容设置明细科目进行分类核算。而预收账款是外部负债性质的科目,需要按照债权人设置明细科目进行分类核算。这一点也可以从早期的国际会计准则中得到反映。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递延收益和预收账款一般在将来向对方发送商品或提供劳务时转为收入并确认,因此都属于过渡性科目。预收账款在发送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一次转为收入,而递延收益是在对外提供劳务时分期转为收入或收益,即递延收益一般需要在未来期限内合理地进行分摊。
递延收益和预收账款都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负债方予以列示。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递延收益科目的期末余额一般在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方的“预计负债”项目下单列项目反映。而预收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方的“应付账款”项目下单列项目反映。
在实际工作中,正确理解和运用递延收益和预收账款这两个会计科目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正确进行会计核算,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在新格式的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收益应填列在流动负债项下的“其他流动负债”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