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认定事实错误如何解决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1-09
在刑事诉讼中犯罪事实的认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犯罪事实清楚的,法院一一般会判犯罪嫌疑人有罪,但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后,嫌疑人认定事实存在错误的,那么一审认定事实错误如何解决?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审认定事实错误的解决方法
上诉及提供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对一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的情况下,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在上诉过程中,当事人需要提供证据证明事实确有错误。一旦法院确认事实错误的存在,将会进行改判。
二审判决的处理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进行审理后,应当根据以下情形进行不同处理:(一) 如果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二) 如果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应当改判;(三) 如果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发回重新审判后的处理方式
原审人民法院对于依照前款第三项规定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不得再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犯罪事实的确定方法
犯罪事实的定义
犯罪事实是量刑的客观根据,没有犯罪事实就无法确定犯罪,从而失去了量刑的前提。犯罪事实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这里讨论的是广义的犯罪事实。广义的犯罪事实指的是与犯罪有关的各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情况的总和。它既包括犯罪构成的基本事实,也包括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因此,作为量刑依据的犯罪事实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犯罪事实:指犯罪构成要件的各项基本事实情况。查清犯罪事实就是要查明何人在何种心态支配之下,针对何种对象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了何种危害结果,侵犯了何种合法权益。2. 犯罪的性质:指犯罪行为的法律性质,即某一危害社会的行为经由法律规定并通过审判机关确认的犯罪属性,表现为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什么罪,应定什么罪名。3. 犯罪情节:刑法上的犯罪情节分为定罪情节和量刑情节。定罪情节是影响犯罪性质的情节,是构成犯罪的必备要素。量刑情节是指犯罪构成基本事实以外的其他影响和说明犯罪社会危害程度的各种事实情况。4.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指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或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是区分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以及由此而定的对犯罪分子是否适用刑罚以及如何适用刑罚的重要依据。
证据证明犯罪事实的情形
其中,“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需要同时具备以下情形:(一) 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二) 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三) 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经查证属实。犯罪事实可以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多个犯罪行为中的任何一个。根据1999年1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规则》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如果这些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情况下,应当批准或者决定逮捕。“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需要同时具备以下情形:(一) 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二) 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三) 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经查证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