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债权凭证制度实施的不足具体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会计法 > 会计核算法律知识

对于债权凭证制度实施的不足具体有哪些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3-06

 
11969

债权凭证制度的不足之处

一、债权凭证的法律属性不明确,限制了其社会功能的发挥

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仲裁决定书、具有强执行力的公正债权文书、非诉讼的行政决定书等形式的文书才具有执行根据的效力,而并没有明确规定债权凭证的法律属性。这种模糊性不利于债权人自由转让债权。

二、债权凭证未能根本改变人们对法院出具“法律白条”的认知

在过去,很多人认为法院对执行案件中止执行就是开具“法律白条”。虽然现在债权凭证逐渐取代了执行中止,但由于债权凭证的规定限制了其转让和抵押的可能,使其无法作为有价证券流通使用,也无法转让。这导致债权只能通过再次申请执行来实现,使其久久不能实现,与中止执行一样被视为“法律白条”。

三、债权凭证的实施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中止执行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并由执行人员进行合议和制作中止执行裁定书。而办理债权凭证同样需要进行上述程序,同时还需要做笔录、制作终结执行裁定书和填写繁琐的债权凭证。这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

四、穷尽执行措施缺乏明确的标准,发放债权凭证缺乏有效的监督

债权凭证的发放是在穷尽各项措施后,债权无法或部分无法实现时进行的,但对于穷尽执行措施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这使得一些法院为了提高执结率,滥用债权凭证提供了空间。

五、债权凭证制度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债权凭证的设立本意是简化再次执行程序、保护债权人权益、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提高法院执行效率、及时解决案件、减轻中止案件的压力。然而,实际情况表明,债权凭证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本质上都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只能证明自己享有债权,并可以多次向法院申请执行,但与中止执行相比并没有太大区别,对于实体权利的最终实现并没有太大意义。债务人无财产可供执行,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也无法及时实现自己的权利,只能不定期等待,直到取得债务人有履行能力的相关证据,而这往往很难取得,导致债权的实现遥遥无期。

延伸阅读
  1. 债权凭证制度对执行期限的适用
  2. 一、债权凭证的定义
  3. 债权凭证制度的法律属性不明确,限制了其社会功能的发挥
  4. 债权凭证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5. 企业已转让,债权债务如何解决

会计法热门知识

  1. 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合理性、正确性
  2. 会计行为的规范与制约
  3. 内部会计监督系统:重要性和作用
  4. 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方法
  5. 法律咨询合同的印花税问题
  6. 第一章:企业物流管理制度
  7. 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的程序和要求
会计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