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日记账是什么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9-05
什么是现金日记账?
现金日记账是一种特殊的日记账,专门用于记录现金收支业务。它采用订本式账簿,并通常包含“收入”(借方)、“支出”(贷方)和“余额”三栏。出纳人员根据经过审核的现金收款凭证和现金付款凭证,按照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然而,由于从银行提取现金的业务只填制银行存款付款凭证,不填制现金收款凭证,因此从银行提取现金的现金收入数额应根据相关的银行存款付款凭证登记。每天结束业务时,应计算并登记当天的现金收入、支出总额以及账面余额,并将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现金进行核对,以检查每天的现金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
现金日记账的设置
现金日记账是用于详细分类核算库存现金每天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的账簿。企业应根据币种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现金日记账的格式一般有三种:三栏式、多栏式和收付分页式。在实际工作中,大多采用三栏式账页格式。
现金日记账的启用
现金日记账是各单位重要的经济档案之一。为了确保账簿的合法性、明确经济责任、防止舞弊行为以及保证账簿资料的完整和便于查找,各单位在启用现金日记账时,首先要按规定内容逐项填写“账簿启用表”和“账簿目录表”。在账簿启用表中,应写明单位名称、账簿名称、账簿编号和启用日期。在经管人员一栏中,要写明经管人员的姓名、职别、接管或移交日期,并由会计主管人员签名盖章,同时加盖单位公章。如果在一本日记账中设置了两个以上的现金账户,应在第二页的“账户目录表”中注明各账户的名称和页码,以方便登记和查核。
现金日记账的登记
现金日记账通常由出纳人员根据经过审核的现金收、付款凭证,按照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登记现金日记账的总体要求是:分工明确,专人负责,凭证齐全,内容完整,登记及时,账款相符,数字真实,表达准确,书写工整,摘要清楚,便于查阅,不重记,不漏记,不错记,按期结账,不拖延积压,按规定方法更正错账等。具体要求是:
- 根据经过复核无误的收、付款凭证记账。现金出纳人员在办理收、付款时,应仔细复核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并以经过复核无误的收、付款凭证和其所附原始凭证作为登记现金日记账的依据。如果原始凭证上注明“代记账凭证”,经有关人员签章后,也可作为记账的依据。
- 所记录的内容必须与会计凭证相一致,不得随意增减。每一笔账务都要明确记明记账凭证的日期、编号、摘要、金额和对应科目等。经济业务的摘要不能过于简略,应以能够清楚地表述业务内容为度,便于事后查对。日记账应逐笔分行记录,不得将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合并登记,也不得将收款付款相抵后以差额登记。登记完毕后,应逐项复核,复核无误后在记账凭证上的“账页”一栏内打上“√”符号,表示已经登记入账。
- 逐笔、序时登记日记账,并做到日清月结。为了及时掌握现金收、付和结余情况,现金日记账必须当日账务当日记录,并在当日结出余额。对于现金收、付业务频繁的单位,还应随时结出余额,以掌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
- 必须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不得随意更换账页和撕去账页。现金日记账采用订本式账簿,其账页不得以任何理由撕去,作废的账页也应留在账簿中。在一个会计年度内,账簿尚未用完时,不得以任何借口更换账簿或重抄账页。记账时必须按页次、行次、位次顺序登记,不得跳行或隔页登记。如果不慎发生跳行或隔页,应在空页或空行中间划线注销,或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盖章,以示负责。
- 文字和数字必须整洁清晰,准确无误。在登记书写时,不要滥造简化字,不得使用同音异义字,不得使用怪异字体。摘要文字应紧靠左线,数字要写在金额栏内,不得越格错位、参差不齐。文字和数字的字体大小应适中,紧靠下线书写,上面要留有适当的空距,一般应占格宽的二分之一,以备按规定的方法改错。记录金额时,如果是没有角分的整数,应在角分栏内分别写上“0”,不得省略不写,或以“一”号代替。阿拉伯数字一般可自左向右适当倾斜,以使账簿记录整齐、清晰。为防止字迹模糊,墨迹未干时不要翻动账页。夏天记账时,可以在手臂下垫一块软质布或纸板等进行书写,以防止汗水浸润。
- 使用钢笔,以蓝、黑色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复写账簿除外)或铅笔书写。但是,按照红字冲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及会计制度中规定用红字登记的业务可以用红色墨水记账。
- 每一账页记完后,必须按规定翻页。为了便于计算和了解日记账中连续记录的累计金额,并使前后账页的合计数据相互衔接,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一页时,应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一页第一行的有关栏内结出本页发生额合计数和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也可以在本页最后一行用铅笔字结出发生额合计数和余额,核对无误后,用蓝、黑色墨水在下一页第一行写出上页的发生额合计数和余额,并在摘要栏内写上“承前页”字样,不再在本页最后一行写“过次页”的发生额和余额。
- 现金日记账必须每天结出余额,并在每月月末按规定进行结账。现金日记账不得出现贷方余额(或红字余额)。
- 当发现记录错误时,必须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更正。为了提供在法律上具有证明效力的核算资料,保证日记账的合法性,账簿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严禁刮、擦、挖、补,或使用化学药物清除字迹。如果发现差错,必须根据差错的具体情况采用划线更正、红字更正、补充登记等方法进行更正。
现金日记账的核对
为了确保现金日记账的帐面记录完整和准确,使其与相关账目和款项相符,出纳人员在收、付现金后,应及时记账,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对帐。
对帐是指对帐簿记录的内容进行核对,使账证、账账和账实相符的过程。现金日记账的帐证核对主要是指现金日记账的记录与相关的收、付款凭证进行核对;帐帐核对则是指现金日记账与现金总分类账的期末余额进行核对;帐实核对则是指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实际库存现金的核对。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 现金日记账与现金收付款凭证核对。收、付款凭证是登记现金日记账的依据,账目和凭证应完全一致。然而,在记账过程中,由于工作粗心等原因,往往会发生重记、漏记、记错方向或记错数字等情况。帐证核对要按照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一笔一笔地进行。检查的项目主要包括:核对凭证编号;复查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看两者是否完全相符;查对账证金额与方向的一致性。如果发现差错,应立即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更正,确保账证完全一致。
- 现金日记账与现金总分类账的核对。现金日记账是根据收、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的,现金总分类账是根据收、付款凭证汇总登记的,记账的依据是相同的,记录的结果应完全一致。然而,由于两种账簿是由不同人员分别记账,并且总账一般是汇总登记,都有可能发生差错;日记账是一笔一笔地记的,记录的次数很多,也难免发生差错。因此,出纳应定期与总账会计进行核对,出具“出纳报告单”进行核对。平时要经常核对两个账簿的余额,每月结束结账后,要核对现金总分类账各科目的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和余额与现金日记账的本月收入(借方)合计数、本月支出(贷方)合计数和余额相互核对,查看账簿之间是否完全相符。如果不符,首先确定差错出在哪一方,然后查找现金收款凭证、银行存款付款凭证(提取现金业务)和现金收入一方的账目;反之,查找现金付款凭证和现金支出一方的账目。找出错误后,应立即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更正,确保账簿之间完全相符。
- 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的核对。出纳人员在每天结束业务后,应自行清查账款是否相符。首先结出当天现金日记账的帐面余额,再盘点库存现金的实有数,看两者是否完全相符。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有当天来不及登记的现金收、付款凭证,应按照“库存现金实有数 + 未记账的付款凭证金额 - 未记账的收款凭证金额 = 现金日记账帐存余额”的公式进行核对。如果重复核对仍不相符,说明当天记账或实际现金收、付有误。在这种情况下,出纳人员应向会计负责人报告,并回忆当天办理的收、付款业务,尽快找出差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