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证据审查法律知识

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1-02

 
119550
什么是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实践情况如何?在法律上有没有相关的规定?当前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哪些地方可以完善?现在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对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理解

一、区分审查逮捕与审查起诉

根据审查逮捕与审查起诉两个阶段不同特点,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也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在审查逮捕阶段,一方面审查时间较短,审查逮捕重点在于定罪和社会危险性。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在审查逮捕阶段着重要求通过现行的客观性证据审查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在审查起诉阶段,要求对定罪量刑有关的证据均进行审查,审查起诉时间相对较为充裕,这也就为挖掘可能存在的其他客观性证据提供了可能和现实可操作性。

二、提高证据审查标准

《指引》所确定的审查模式核心在于排除案件中一切合理怀疑,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在办案实践中,东阳市人民检察院以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为契机,提高案件证据审查标准,要求承办人在审查报告中对于审查案件过程中产生一切怀疑均作详细说明,同时综合现有证据等对于案件事实加以检验、求证,力争排除一切合理怀疑。

三、完善证据审查模式

在司法实践中,传统审查模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先入为主的有罪推定,在这一想法的基础上以犯罪嫌疑人有罪供述或有罪证据为核心开始对证据进行审查,注重收集有罪证据,忽视无罪或罪轻的证据,这也就是错案产生的原因之一。东阳市人民检察院以客观性证据为核心,转变审查模式,抛弃有罪推定的观念,从客观性证据出发,采用犯罪重建的方法,结合犯罪嫌疑人供述等主观性证据,查找犯罪嫌疑人与案件之间的联系,进而对其定罪处罚。

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实践情况

一、审查批捕环节客观性证据审查工作

审查逮捕阶段,案件审查关注对犯罪嫌疑人定罪及其社会危险性。客观性证据审查在审查逮捕阶段抓住重点,主要是依据现有客观性证据对犯罪嫌疑人定罪方面进行审查。以唐某盗窃案为例,公安机关结合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被盗车间视频资料等证据认定,唐某盗窃价值3480元的铜线,提请东阳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侦查监督部门在审查该案时,以视频监控录像、现场勘查笔录等客观性证据为重点,通过仔细研究视频监控中发现的铜线情况,进一步审查案件。然而,鉴定机构确定铜线3480元的价值却是以新的铜线为参照物,无法确定被盗铜线的价值,最终侦查监督部门对唐某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作出不予批准逮捕的决定。

二、审查起诉环节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

进入审查起诉阶段,案件审查关注定罪、量刑。东阳市人民检察院从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出发,着重从客观性证据充分发掘和科学解释两方面出发进行审查工作。通过充分发掘客观性证据,挖掘、发现证据,形成证据组合运用体系,对于审查起诉工作中定罪量刑尤为重要。例如陈*伟、陈*华抢夺案,在审查被害人陈述时发现被害人的陈述与案卷中的证据不一致,最终经调查取证发现新的证据,改变了案件的定性。

当前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以死刑案件客观性证据审查为例,着重强调对案件的分析论证应以客观性证据为核心,以先客观性证据后其它证据的模式进行全案审查是今后审查模式改革的目标。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基层院自身的先天不足以及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的不足,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东阳市人民检察院的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公安机关过于重视言词证据,忽视对客观性证据的收集和研判

面对巨大办案压力,公安机关过于相信口供,忽视口供与客观证据之间存在的不一致,导致作出错误结论。在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阶段,口供往往作为整个证据体系的核心,客观性证据的作用则主要是佐证口供内容的真实性。

二、囿于审查时限等因素制约,侦查监督部门过于信赖侦查机关认定的事实,忽视客观性证据与言词证据之间存在的矛盾点

审查逮捕阶段期限较短,审查起诉阶段案件数量较多,这导致侦查监督部门难以在短时间内收集新的客观性证据。在这种情况下,侦查监督部门容易对侦查机关已认定事实产生先入为主的信赖,而忽视客观性证据与言词证据之间存在的疑点。

三、公诉部门过于重视有罪证据,忽视对无罪客观性证据的收集审查

在审查起诉阶段,公诉部门往往过于重视有罪证据,忽视对无罪客观性证据的收集审查。这导致在起诉后因无罪证据的发现而撤回案件的情况时有发生。

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完善

一、客观性证据审查应当遵循的原则

审查判断和运用客观性证据应当遵循依照法定程序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和全面、客观、公正地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

逐一审查判断证据和综合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

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是对全案证据进行逐一审查判断,无论是需要质证的证据还是无需质证的证据,无论是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还是司法机关提供或亲自收集的证据,都应该进行逐一审查判断。只有具备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逐一审查判断证据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还需要将该证据与全案证据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以排查矛盾和疑点。综合审查判断证据是将全案证据在它们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案件事实之间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以排除矛盾和疑点,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正确确定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进一步确定案情。

运用理论法则和生活经验依据全案证据进行推理判断对案件事实形成内心确信的原则

检察人员通过审查判断证据来认定案情时,应根据自己独立形成的内心确信。但内心确信的形成不能是无根据的、主观随意的,而是要根据案中全部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运用理论法则和生活经验进行逻辑推理,科学合理地形成。虽然生活经验不能像理论法则那样揭示事物之间联系的规律性,但它揭示的是事物之间的某种常态联系、某种程度的可能性或盖然性,也可以作为审查判断证据的重要依据。然而,生活经验提供的只是证据事实与案件事实之间的某种盖然性,不能将这种盖然性视为必然性。为了保证内心确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进行推理时,必须保证前提的正确和推理符合逻辑规则。

客观性证据的具体审查判断

物证、书证的审查

物证和书证是刑事案件中最常见的证据形式,也是定案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对物证和书证的审查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物证进行审查判断。一般来说,任何刑事案件都会有具体的物证。在审查物证时,应该审查物证是否合法取得,即对物证的来源进行审查,包括物证是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由何人提供或收集,以及使用何种调查或侦查措施取得;同时还应审查证据取得的程序是否合法,如勘验、检查、搜查、扣押是否依法进行等。其次,要判断物证是否为原物,因为物证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采用复制品或相似物将严重影响其证明力。还要查明物证是否经过伪造、变造,以及物证的本质特征和内在属性是否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最后,要判断物证是否与案件事实有联系,如果物证足以影响发现案件事实的重要部分或其中一部分,即具有直接的关联性;如果物证有助于查明案件事实或发现案件事实线索,即具有间接的关联性。在间接方式下,物证只有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相互印证,才能认定案件事实。

其次,对书证进行审查判断。书证是以其内容来证明待证事实的有关情况的文字材料。在对书证进行审查时,应查清书证的制作人是谁,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制作这一书证的。审查书证的制作人是否确实制作了该文件,是否存在嫁祸等情况。同时还要审查书证是否经过伪造或变造,是否存在笔迹、印章的核对需求。此外,还要分析研究书证的内容,审查其真实性、含义和与证明对象的关系。另外,要注意书证本身所属的类型,一般而言,公文性书证比非公文性书证更可靠,特殊书证比一般书证更可靠,原本比复制本更可靠。但是,不同类型的书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不是绝对的,不能因为有的书证的可靠性大就不对其进行审查。对于有关犯罪嫌疑人年龄问题的书证更应该予以严格的审查。

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

鉴定意见作为刑事证据的一种形式,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为司法机关确定侦查、取证提供依据,也可以为司法机关分析案件性质、查明案件事实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是鉴别其他证据来源真伪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刑事诉讼中对鉴定意见进行全面审查是必要的。

首先,要审查鉴定目的是否准确。司法鉴定解决的是与案件法律问题相关的专门性问题,审查鉴定目的要求是否明确、具体。其次,要审查鉴定的程序是否合法,包括申请人是否具有法律资格、解决专门性问题的鉴定要求是否存在违法行为、鉴定人是否回避等。再次,要审查鉴定意见本身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包括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是否具备合法资格,鉴定意见是否与案件事实明显相矛盾,鉴定意见是否按要求作出,鉴定人之间是否存在意见分歧等。最后,要审查鉴定意见的合理性,即结论是否合乎科学道理,各个结论之间是否互相矛盾。

勘验、检查、辨认笔录的审查判断

勘验的审查判断

勘验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在其制作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主观认知因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审查勘验时,应审查勘验的对象是否被破坏或伪造,勘验活动的进行是否及时、必要,勘验笔录的制作是否合乎法律要求,是否有达到法定人数的见证人在场,勘验主体的专业水平和敬业意识如何,是否有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加,勘验活动是否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进行勘验的手段和方法是否科学等。

检查笔录的审查判断

检查笔录是办案人员对所见情况的客观记载,不涉及办案人员对案件事实的任何推理过程。在审查检查笔录时,应注意检查对象的特征、质量、生理状态是否存在伪装情形,检查活动的进行是否及时、必要,检查方法是否科学、正确,检查笔录是否有达到法定人数的见证人签名或盖章,检查过程中是否存在违反法定程序和侮辱人格的情况,检查笔录的内容本身是否存在矛盾,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是否合乎情理等。

辨认笔录的审查判断

辨认笔录作为辨认活动的唯一记录形式,在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罪行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审查辨认笔录时,应综合评估辨认人的辨认能力,注意辨认描述和辨认过程中辨认人的记忆能力和表述能力,以及对辨认持有的态度。同时,还要审查辨认对象和辨认场所的相似性,是否存在暗示性。此外,还要审查辨认结论作出的程序是否公正,有无违法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内容,只有程序的公正才能支撑实体的正义。

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

在审查视听资料时,首先要审查其客观性,即要注意视听资料是否完整,有无人为增删、修改的痕迹。同时还要审查视听资料是否为原件,因为复制件的真实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此外,还需要技术人员对视听资料进行技术鉴定,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关联性。另外,要审查视听资料的合法性,包括证据收集过程是否合法,是否具备法律手续。最后,要审查视听资料的关联性,即对视听资料的真实性和关联性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其他案件情况判断其真实性。

延伸阅读
  1. 刑事诉讼法证据审查
  2. 技术性证据审查
  3. 行政诉讼的证据审核认定
  4. 刑事案件证据审查的重要性
  5. 刑事被害人陈述的证据审查重要性

刑事证据热门知识

  1. 强制猥亵证据不足时应该如何处理
  2. 刑事案件录像证据资料是否可以调取
  3. 询问笔录能否作为证据使用
  4. 刑讯逼供与合理诱导的区别是什么
  5. 法医鉴定结果多长时间出结果
  6. 技术侦查措施有哪些
  7. 技术侦查措施适用范围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