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诉讼证据的分类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一、合同诉讼证据的分类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01

 
379888

1. 书证

书证是指能够用文字记载人的思想或行为,并能够通过符号、图表等方式表达一定思想的物品,其内容能够证明事件真实情况。

2. 物证

物证是指能够通过外形、质量、规格、特征等方式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和痕迹。

3. 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是指利用录音、录像记录的内容或反映的图像,以及电子计算器存储的数据和材料,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这是一种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诉讼中的新型证据。

4. 证人

证人是指了解案件情况并受人民法院传唤出庭作证的人。证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能够证明案件情况的陈述,称为证人证言。证人证言通常应由证人亲自到庭口头陈述,但若证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到庭,也可以提供书面证言。

5. 当事人陈述

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就自己所知道的案件事实情况向人民法院作出的陈述。

6. 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是指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根据提供的案件材料,对人民法院指定的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鉴别后所作的结论。

7. 勘验笔录

勘验笔录是指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对与案件有关的现场和物品等进行勘验、检查所作的记录。

二、合同诉讼中的证据规则

1. 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当事人应承担举证责任。

2. 证据的提供

证据应由诉讼参与人提供,但若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由于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补充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查和收集。

3. 证据审查、判断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查和核实证据。对于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的证明文件,人民法院应当辨别真伪,审查确定其效力。

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经过法定程序公证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除非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

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若提交原件或原物确有困难,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或节录本。

提交外文书证时,必须附有中文译文。

人民法院对视听资料应当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当事人拒绝陈述的,不影响人民法院根据其他证据认定案件事实。

对于不能正确表达意愿的证人证言,不予采信。

4. 证据的鉴定

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鉴定专门性问题时,应当将其交由法定鉴定部门进行鉴定。若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进行鉴定。

鉴定部门及其指定的鉴定人有权了解进行鉴定所需的案件材料,必要时可以询问当事人和证人。

鉴定部门和鉴定人应当提出书面鉴定结论,并在鉴定书上签名或盖章。鉴定人鉴定的,应当由鉴定人所在单位加盖印章,以证明鉴定人的身份。

5. 证据的勘验

勘验物证或现场时,勘验人必须出示人民法院的证件,并邀请当地基层组织或当事人所在单位派人参加。当事人或其成年家属应当到场,若拒不到场,不影响勘验的进行。

有关单位和个人根据人民法院的通知,有义务保护现场,协助勘验工作。勘验人应当将勘验情况和结果制作笔录,并由勘验人、当事人和被邀参加人签名或盖章。

6. 证据的保全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与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7. 对合同的审查

在合同诉讼中,合同作为案件的主要事实证据,其审查对合同诉讼具有重要意义。合同的审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对合同主体资格进行审查;

(2) 对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进行审查;

(3) 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审查;

(4) 对合同的形式和审批手续进行审查。

延伸阅读
  1. 疫情导致合同履行困难的分类
  2. 财产保险合同特征
  3. 逾期终止合同的分类
  4. 保证合同的概念和性质
  5. 保险合同纠纷属于疑难案件吗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赡养纠纷答辩状范文
  2. 购房合同备案流程
  3. 职务侵占证人出庭的法律规定
  4. 拆迁款起诉状的格式与内容
  5. 当事人是否可以多次申诉?
  6. 善意取得的要件
  7. 想离婚怎么协议财产保全申请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