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1-30
在法律领域中,新的犯罪事实和新罪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新的犯罪事实是指在判决宣告前没有被发现的犯罪行为,而新罪则是指在判决宣告后发现的犯罪行为,且该犯罪与之前判决的罪行不同。这两者可以被理解为具有相似含义,但并不完全相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之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再次犯罪,应当对新犯的罪行作出判决。根据该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应当根据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决定执行的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上诉案件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案件时,除非有新的犯罪事实或人民检察院补充起诉,否则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然而,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情况不受上述限制。
当缓刑人在缓刑考验期内再次犯罪时,我国刑法规定了以下三种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经公安机关考察,并得到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的配合。如果没有触犯该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后,原判的刑罚将不再执行,并公开宣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公安部门关于缓刑监督管理的规定,并且情节严重,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再次犯罪或者在判决宣告前发现尚未判决的其他罪行,应当撤销缓刑,并对新犯的罪行或新发现的罪行作出判决。根据该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应当根据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决定执行的刑罚。
此外,根据该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如果在判决宣告前一个人犯有多个罪行,除了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情况外,应当根据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的原则,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然而,管制刑期最高不得超过三年,拘役刑期最高不得超过一年,有期徒刑刑期最高不得超过二十年。如果多个罪行中有附加刑的情况,附加刑仍然需要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