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11-04

 
1166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和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

对于编造恐怖信息,传播或放任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对于明知是他人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第二条: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

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一) 致使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影剧院、运动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或者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的;

(二) 影响航空器、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交通工具正常运行的;

(三) 致使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厂矿企业等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断的;

(四) 造成行政村或者社区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

(五) 致使公安、武警、消防、卫生检疫等职能部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的;

(六) 其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

第三条:从重处罚的情形

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范围内酌情从重处罚:

(一) 致使航班备降或返航,或者致使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交通工具中断运行的;

(二) 多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

(三)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十万元以上的;

(四) 造成乡镇、街道区域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

(五) 具有其他酌情从重处罚情节的。

第四条: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造成严重后果”,并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 造成三人以上轻伤或者一人以上重伤的;

(二)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三) 造成县级以上区域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 妨碍国家重大活动进行的;

(五) 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五条: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情形

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并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应当选择一项重罪进行处罚。

第六条:虚假恐怖信息的定义

本解释所称的“虚假恐怖信息”是指以发生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劫持航空器威胁、重大灾情、重大疫情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为内容,可能引起社会恐慌或者公共安全危机的不真实信息。

延伸阅读
  1. 一、基层法院的管辖范围
  2. 工程索赔报告范本撰写指南
  3. 酒驾肇事致人死亡怎么判刑和赔偿
  4. 刑事案件一审审理期限是多长时间
  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离婚后是否构成丈夫强奸罪
  2. 经济犯罪对子女入党的影响
  3. 什么是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
  4. 放火罪的法律定义
  5. 医院欺诈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6. 哪些嫖娼行为可能构成犯罪
  7. 抢劫罪的刑事责任及刑期确定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3. 集体合同的效力
  4.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5. 房屋相邻关系
  6. 一房数卖,谁才是房屋主人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