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主体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军人违反职责罪法律知识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主体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8-03

 
115976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主体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军人。具体而言包括下列三类:

第一类: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现役军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现役军人包括以下人员: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一部分,也采取兵役制,武警部队的官兵在服役期间享有军籍,履行军职。现役军人从公民被兵役机关正式批准入伍之日起始,至其为部队批准退役、退休、离休或被除名、开除之日为止。在军人服役期间犯军职罪而在退役、离役之后才发现的,在没有超过追诉时效的情况下,仍应按本类犯罪处理。

第二类:战时预备役人员

战时预备役人员是指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根据《兵役法》的规定,预备役人员在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也可成为本类犯罪的主体。

第三类:其他军内在编职工

其他军内在编职工主要是指执行军事任务的其他军内人员。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客观方面

军人违反职责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军人职责、危害国家军事利益的行为。所谓违反军人职责,是指行为人不遵守国家有关军事法规命令、条例等所确定的具体职责。

这些职责有些是针对每个军人的、普遍性的职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7条规定“现役军人必须遵守军队的命令和条例,忠于职守,随时为保卫祖国而战斗。”有些是针对特定种类的军人作出的具体的规定,如《战斗条令》、《舰艇条令》、《飞行条令》等。

所谓危害国家军事利益,是指行为人违反军人职责的行为导致了对国家军事利益的侵害。

军人违反职责的行为既可以表现为作为,也可以表现为不作为。前者如逃离部队罪、阻碍执行职务罪,后者如遗弃伤员罪、玩忽职守罪。也有的犯罪既可以由作为构成,也可以由不作为构成,如战时违抗作战命令罪、逃避、拒绝军事义务罪。

法定的时间、地点是本类犯罪中某些犯罪构成的必要客观条件,如“战时”、“战场”是某些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因素。

延伸阅读
  1. 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的刑罚规定
  2. 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构成要件
  3. 危害国防利益罪的主体只能是现役军人吗
  4.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主体是什么
  5. 军人违反职责罪中的犯罪主体是什么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时效
  2. 冒充警察行为的法律性质
  3.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贿赂罪的区别
  4. 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及量刑标准
  5. 寻衅滋事罪及其刑罚量刑标准
  6. 招摇撞骗罪的法律规定
  7. 招摇撞骗罪:情节犯还是行为犯?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