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置入伍新兵逃跑
点击数:224 更新时间:2024-04-07
每年我国都会征收符合条件的男女青年服兵役,应征入伍后要服从部队的管理,而服兵役是比较艰苦的,有些人可能受不了苦而选择在服役期间逃跑,那么怎样处置入伍新兵逃跑的?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如何处理新兵逃跑行为
兵役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规定,应征入伍的新兵如果有逃跑行为,县级人民政府有权责令其改正,并在逾期不改的情况下强制其履行兵役义务,并可处以罚款。
逃跑行为的后果
根据兵役法第66条的规定,逃避兵役登记和体格检查、拒绝或逃避征集、拒绝或逃避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勤务和征召的公民,如果拒不改正,将不得录用为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并在两年内不得出国(境)或升学。如果是在战时逃跑的,将构成犯罪。
国防生的处理
对于违反培养协议规定,不履行相应义务的国防生,根据法律规定,将承担违约责任,并根据情节由所在学校作出退学等处理。毕业后拒绝服现役的国防生,也将承担违约责任,并按照兵役法的规定处理。
现役军人的处理
现役军人如果以逃避服兵役为目的,拒绝履行职责或逃离部队,将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给予处分。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被军队除名、开除军籍或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现役军人,将不得录用为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并在两年内不得出国(境)或升学。对于明知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而雇用的,县级人民政府有权责令其改正,并可处以罚款。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逃离部队罪的特征
逃离部队罪是一种侵犯国家兵役制度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所有依照法律服兵役的军职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兵役法规,履行兵役义务,不得私自逃离部队。如果违反这一规定,就构成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将构成逃离部队罪。
逃离部队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行为。情节严重与否是判断是否构成逃离部队罪的重要标志。
逃离部队罪的主体一般为现役军人,但在战时,预备役人员如果拒绝或逃避征召、拒绝或逃避军事训练,并且情节严重的话,也可以成为逃离部队罪的主体。
逃离部队罪的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的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逃避继续服兵役的目的。根据兵役法第6条的规定,构成逃离部队罪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在战时犯此罪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