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罪怎么理解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9-15
渎职罪的法律解释和特征
渎职罪的主体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渎职罪的主体规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渎职罪的法律解释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渎职罪的适用范围包括以下情况:1. 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2. 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3. 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如果有渎职行为,就构成犯罪,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渎职罪的特征
1. 渎职案件具有专业性和智能性。渎职罪的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公、检、法、工商、税务、海关、商检、土地、林业、教育、文物、卫生防疫等多个行业和部门。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行业规定和管理法规,涉及的法律法规多,领域广,技术性、专业性和政策性强。因此,一般人很难掌握相关知识,难以发现渎职犯罪。渎职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通常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他们具有高等教育背景或专业培训,熟悉本单位、本部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擅于钻法律、政策的空子,犯罪手段狡诈、慎密,呈现出很强的智能性特征。2. 渎职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与原案当事人之间通常具有行为的相关性和利益的一致性。渎职案件往往与原案相关,犯罪嫌疑人和原案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渎职案件的行为人往往因徇私或徇情,按照原案当事人的请求实施犯罪。双方形成利益联盟,都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的明文禁止。如果不被发现,双方都能从中获得一定利益。一旦其中一方的行为暴露,就会危及另一方的利益,不仅失去既得利益,还可能面临法律的追究。因此,这类案件一般难以发现和突破,犯罪嫌疑人会竭力掩盖真相,阻挠侦查,规避法律。3. 渎职案件通常涉及人员多、职权大,具有责任的分散性和背景的复杂性。渎职案件的犯罪主体多为握有一定实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的甚至是高层领导干部。这些人关系复杂,保护层厚,犯罪手段隐蔽狡诈,反侦查能力强。一般的外围调查无法了解内情,深入调查可能触及其关系而引起警觉,调查难以深入。此外,渎职案件往往涉及人员多、责任分散、背景复杂。在执法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一些人出于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过于保护干部,瞒案不报,内部消化。有的甚至设置障碍,阻挠办案。同时,由于渎职犯罪具有行为过程、动机、后果和责任难以认定的特点,收集证据比较困难。
渎职罪的类型
滥用职权型渎职罪
包括滥用职权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私放在押人员罪、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放行偷越国(边)境人员罪、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玩忽职守型渎职罪
包括玩忽职守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环境监管失职罪、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商检失职罪、动植物检疫失职罪、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
徇私舞弊型渎职罪
包括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裁判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罪、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放纵走私罪、商检徇私舞弊罪、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