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司法解释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危害国防利益罪法律知识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司法解释

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4-04-21

 
115289

刑法第三百七十九条: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犯罪构成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战时部队兵员管理秩序,即战时部队的兵员管理。战时严格的部队兵员管理是完成各项任务、夺取作战胜利的需要。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情节严重的行为,违反了国防法规定的公民应当支持国防建设的义务,严重妨害了部队兵员管理秩序,削弱了部队战斗力,危害了国防利益。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逃离部队的军人故意提供隐蔽处所、财物,情节严重的行为。

窝藏是指帮助逃离部队的军人进行隐藏,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或处罚。窝藏不仅包括提供场所让其藏匿、隐藏,还包括为其指示地点帮助其隐藏,以及为其提供财物资助以使其进一步逃跑或隐藏。其目的都是为了使逃离部队的人逃避有关部门的追查、寻找,进而逃避有关制裁。

逃离部队的军人是指现役军人逃离部队的行为已经触犯刑律,足以构成犯罪,情节严重的情况。逃离部队的军人既可以是逃离部队构成犯罪的军人,又可以是逃离部队尚未构成逃离部队罪亦没有其他罪行的军人。窝藏逃离部队构成犯罪包括逃离部队罪或者他罪的军人,对此应当按照想象竞合择一重罪从重处罚。逃离部队的军人包括不经请假而擅自离开自己所在解放军现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部队或民兵组织的军人,以及虽在休假、学习、出差期间而遇到国家发布动员命令后不立即归队的军人等。对擅离部队或者逾假不归的军人情节尚不严重,或者未造成任何危害后果的,尽管为其提供了隐蔽场所或资助少量钱物的,亦不应按犯罪论处。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本罪在主观方面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而为其提供隐蔽处所、财物。如果行为人不知是逃离部队的军人,以为是其他犯罪分子而予以包庇的,不构成本罪,应以包庇罪论处。如确属不知情而对逃离部队的军人而予以收留、资助的,不应以本罪论处。

延伸阅读
  1.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湖南省公安厅关于印发《关于确定我省办理八种财产犯罪案件数额认定标准的意见》的通知
  2. 食品安全犯罪形势严峻,两高司法解释严惩不法行为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12.25法发[1995]23号)
  4. 私藏警用子弹30枚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5.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解释和适用标准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时效
  2. 冒充警察行为的法律性质
  3.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贿赂罪的区别
  4. 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及量刑标准
  5. 寻衅滋事罪及其刑罚量刑标准
  6. 招摇撞骗罪的法律规定
  7. 招摇撞骗罪:情节犯还是行为犯?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