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7-03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侵占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过失不能构成本罪。构成本罪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是介于盗窃罪与抢劫罪之间的一种犯罪形态,是侵犯财产罪中的一项罪名。
1. 犯罪故意的内容和产生的时间不同。侵占罪的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是以非暴力的手段非法占有自己已持有的他人财物,犯罪故意只能产生于持有他人财物之后;而抢夺罪的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是以不为财物所有人或持有人知道的秘密方法非法获取他人财物,犯罪故意只能产生于非法获取他人财物之前。
2. 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侵占罪的手段既可以是秘密的,也可以是公开的或半公开的;而抢夺罪的手段只能是秘密的手段。
3. 犯罪对象不同。侵占罪的对象只能是行为人在犯罪前已经持有的他人财物;而抢夺罪的对象则只能是行为人在犯罪前并不持有的他人财物。犯罪对象方面的差异是区分侵占罪与抢夺罪的关键因素。
4. 是否退还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侵占罪必须是拒不退还或交出他人财物的行为才构成犯罪;而抢夺罪即使窃取他人财物之后又主动退还的,也已构成犯罪,主动退赃行为只能作为一个酌定量刑情节来考虑。
侵占罪和盗窃罪都以他人财物为对象,都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主观上都是故意,并都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这是二者的共同之处。但是,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1. 犯罪故意的内容和产生的时间不同。侵占罪的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是以非暴力的手段非法占有自己已持有的他人财物,犯罪故意只能产生于持有他人财物之后;而盗窃罪的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是以不为财物所有人或持有人知道的秘密方法非法获取他人财物,犯罪故意只能产生于非法获取他人财物之前。
2. 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侵占罪的手段既可以是秘密的,也可以是公开的或半公开的;而盗窃罪的手段只能是秘密的手段。
3. 犯罪对象不同。侵占罪的对象只能是行为人在犯罪前已经持有的他人财物;而盗窃罪的对象则只能是行为人在犯罪前并不持有的他人财物。犯罪对象方面的差异是区分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关键因素。
4. 是否退还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侵占罪必须是拒不退还或交出他人财物的行为才构成犯罪;而盗窃罪即使窃取他人财物之后又主动退还的,也已构成犯罪,主动退赃行为只能作为一个酌定量刑情节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