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5-01-24
个人合伙挂靠公司的行为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根据法律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非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并且数额较大的行为。在这里,“公司”指的是根据《公司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指的是根据企业登记法规,在国家主管机关批准下设立,并从事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其他单位”指的是公司企业以外的非国有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如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学校等,通常是具有法人资格或法定的集体经济组织,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经济活动,并独立地对外承担责任。
个人合伙组织并不具备法人资格。除非符合合伙企业法规定的合伙企业形式,否则一般的个人合伙组织在诉讼中作为共同诉讼人,不是独立的诉讼主体,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因此,如果个人合伙组织的成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合伙组织的财产,实际上是侵犯了其他合伙人的个人财产,而不是构成职务侵占罪的适格主体。因此,个人合伙挂靠公司的行为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如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侵占本单位财物,犯罪数额达到“数额较大”起点一万元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每增加一千八百元的犯罪数额,可以增加一个月的刑期,从而确定基准刑。
如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侵占本单位财物,犯罪数额达到“数额巨大”起点十万元的,可以在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万元的犯罪数额,可以增加一个月的刑期,从而确定基准刑。
以下情形之一可能导致刑罚量的增加,但累计增加的刑罚量不得超过基准刑:
(1) 职务侵占行为严重影响生产经营或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如果同时具备两种情形,可以再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
(2) 多次职务侵占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3) 职务侵占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款物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4) 职务侵占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以及募捐款物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5) 职务侵占的款项用于吸毒、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如果因治病、学习等生活急需而实施职务侵占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