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名签合同是否算合同诈骗
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24-04-12
以假名签合同是否构成合同诈骗
依据我国刑法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以假名签订合同,并且其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对方财物,那么这种行为将构成合同诈骗,并且会受到刑事追究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有以下情形之一,并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如果数额较大,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将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将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1. 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 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 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
主观目的
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的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经营目的,通过欺诈行为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但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欺诈的内容与手段
民事欺诈的内容主要是指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来获取经济利益。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通常不准备履行合同,或者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会冒充合法身份,利用虚假的姓名、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手段来骗取受害方的信任。
欺诈侵犯的客体
民事欺诈的客体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如合同定金、预付款等。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即公私财物作为物权的体现者。
法律后果
民事欺诈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当事人可以使其无效。如果引起诉讼,民事欺诈方需要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而合同诈骗罪是严重触犯刑律的行为,行为人不仅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还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给对方造成损失。
法律适用
民事欺诈是在一定限度内存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行为,因此受到民法的规范。而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他人公私财物为目的,触犯刑律,因此受到刑法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