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3-30
(一)对罪犯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与发现漏罪的量刑处罚没有作区分。现行规定只是笼统地依照刑法第六十九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然而,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宣告缓刑前羁押的时间如何折抵刑期并没有具体规定。是按照刑法第七十条的“先并后减”原则折抵,还是按照刑法第七十一条的“先减后并”原则折抵都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对罪犯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与发现漏罪的量刑处罚可以参考借鉴假释犯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与发现漏罪的量刑处罚规定来处理。假释犯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的,依照刑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处罚,发现漏罪的依照刑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处罚。因为罪犯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比发现漏罪性质更严重,社会危害性更大,而刑法理论上,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先减后并”原则相对也是比第七十条规定的“先并后减”原则要重的处罚方式,对被告人更不利。同理,罪犯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也比发现漏罪的社会危害性更大,性质更严重,理应受到更重的处罚或者按照更重的处罚方式来处罚。因此,对罪犯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如先期被羁押需折抵刑期的,理应按照“先减后并”的原则处罚,发现漏罪的按照“先并后减”的原则处罚。
(二)在缓刑、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对新犯之罪是否应从重处罚没有具体规定。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对缓刑、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的新犯之罪应如何处罚。对于罪犯在缓刑、假释考验期内故意又犯新罪的情况,应予以从重处罚。因为在缓刑、假释考验期内故意犯新罪表明罪犯本身主观恶性大,没有悔改表现,应予以从重处罚。然而,对于缓刑、假释考验期内过失犯新罪的情况,应有所区别,不能以此来从重处罚。
(三)在缓刑、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对新犯之罪是否可以再适用缓刑、假释没有规定。对于在缓刑、假释考验期内故意又犯新罪的罪犯,其没有悔改表现,再危害社会的可能性大,丧失了适用缓刑、假释的前提条件,对新犯之罪不应再适用缓刑、假释,这一点应予明确规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