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予监外执行的考验期间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监视居住法律知识

暂予监外执行的考验期间规定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4-18

 
378118
暂予监外执行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制度,暂予监外执行是指犯罪分子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经批准后在监狱外服刑的一种制度,那么暂予监外执行的考验期间是怎么规定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暂予监外执行是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方式,其考验期间并未明确规定。暂予监外执行需要经过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的批准,并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刑罚的执行。

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在以下情形之一时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一) 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二) 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 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如果符合上述第二项规定情形,同样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保外就医的限制

适用保外就医可能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以及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暂予监外执行。只有确实存在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罪犯,才能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

在交付执行之前,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做出;在交付执行之后,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由监狱或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并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区别

假释的适用对象

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在执行一定刑罚后,表现出悔改态度,不再对社会构成危害,并附带一定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

假释的条件和限制

根据《刑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确实的悔改态度,不再对社会构成危害,可以获得假释。特殊情况下,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对象

暂予监外执行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由于特殊原因不适宜在监狱内执行刑罚的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将其交付给特定机关,在监外执行刑罚。

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条件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在以下情形之一时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一) 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二) 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 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区别:1. 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人,而暂予监外执行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犯罪人;2. 假释适用于执行了一定刑期、表现出悔改态度,并不再对社会构成危害的犯罪人。暂予监外执行适用于因特殊原因不宜在监狱内执行刑罚的犯罪人;3. 假释后如果没有遵守法定条件,仍需执行剩余刑期,考验期不计入原判刑期之内。而暂予监外执行的期间,计入原判刑罚之内。
延伸阅读
  1. 犯罪分子患有心脏病是否会免除刑事处罚
  2. 腿粉碎性骨折的监外执行可行性
  3. 犯罪抑郁症是否可以保外就医
  4. 假释保证人必须是亲属吗
  5. 监外执行决定的机关和程序

强制措施热门知识

  1. 派出所探监证明格式
  2. 异地扭送的处理方法
  3. 适用取保候审的情形
  4. 逮捕的前提条件
  5. 酒后与警察发生争执被刑事拘留,可以取保候审吗
  6. 公民扭送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性
  7. 保证金在取保候审中的作用和定义
强制措施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