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1-02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贪污受贿的犯罪分子在满足法律规定的假释条件且未被法院宣布不准假释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假释。即使被宣告不得假释,只要被告人有重大立功行为,仍然可以被假释。
假释的适用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规定,假释适用必须遵守以下条件:
1. 法定的对象条件
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且已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或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且实际执行十年以上的犯罪人。但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2. 法定的实质条件
犯罪分子必须认真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同时,必须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至再危害社会。犯罪分子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才能被认为“确有悔改表现”:认罪伏法,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和监狱纪律,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爱护公物,完成劳动任务。而“不致再危害社会”是指罪犯在劳动改造期间一贯表现良好,确有悔改表现不会重新犯罪,或者是老弱病残并丧失作案能力的。
假释一般都会设定一定的考验期。根据《刑法》规定,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未执行完毕的刑期,而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在假释考验期限内,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需要遵守以下规定:
1. 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 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 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贪污受贿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侵害国家廉政制度情节严重的行为。主要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行为。此外,还包括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隐瞒境外存款等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密切相关的行为,以及行贿、介绍贿赂等具有对向性的行为。行为方式除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表现为不作为之外,其他犯罪通常表现为作为。
贪污受贿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少数情况下也包括其他一般主体。单位犯罪分为纯正的单位犯罪和不纯正的单位犯罪。在主观方面,贪污受贿罪均由故意构成,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损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不能构成贪污受贿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