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2 更新时间:2023-10-14
杨某,于1991年出生,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在江苏省丁山监狱服刑。由于在监狱表现良好,于2013年10月获得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刑庭的假释裁定。
2013年11月,杨某到船山区司法局办理入矫手续,并在河沙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管理。然而,司法所反映,自从入矫以来,杨某的表现一般,工作也不稳定,并未按照规定每月到司法所报到。2014年11月,司法所通知杨某到所报到,但他一直未到所,经过多次联系,发现杨某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甚至停机状态。2015年1月,司法所冯*多次与杨某的家属联系,但未能找到杨某的下落。同时,冯*还对杨某所在村的村干部和邻居进行了书面调查,村民们表示应该按照法律规定处理。
由于杨某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六条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船山区司法局于2015年2月向遂宁市司法局提交了提请撤销假释的审核表,建议对杨某的假释进行撤销。经过市司法局的审核,撤销假释的建议卷被递交至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
根据《刑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对假释的犯罪分子进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违反《刑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况,假释考验期满后,认为原判刑罚已执行完毕,并公开宣告。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三条的规定,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而司法所则负责日常工作。
根据该办法第六条的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应在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及时为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并告知其在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如果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
各国的假释规定大多数没有对适用假释的对象做出限制,但也有一些国家对适用假释的对象有限制。例如,意大利刑法明确规定,渎职犯罪、财产罪、杀伤罪等犯罪分子不得适用假释;苏俄刑法对特别危险的累犯以及犯有法定严重罪行的罪犯不得适用假释,对假释适用的对象进行了严格限制,大大缩小了假释的适用范围。
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9条的规定,适用假释的对象没有限制。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在1991年10月10日发布的《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指出:“对罪行严重的反革命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主犯、累犯、惯犯的减刑、假释,主要是根据他们的改造表现,同时也要考虑原判的情况,应当特别慎重,严格掌握”。1997年的刑法在这一司法解释的基础上,第81条第2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故意伤害罪除外)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长期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拘役除外)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这是新刑法对假释对象的明确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