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7-27
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 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 根据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 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 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时,应当经过监督机关批准。
被假释的罪犯在一般情况下除非有特殊情形,一般不得减刑,其假释考验期也不能缩短。对于一次减二年或者三年有期徒刑后又适用假释的罪犯,其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二年。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和假释,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的起始时间,应当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如果在判决执行之前进行过羁押,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进行监督。如果没有构成刑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后,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宣告。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刑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如果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之前还有其他未判决的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刑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关于假释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会再危害社会,可以获得假释。如果存在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于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获得假释。
对于犯罪时未成年的罪犯的减刑和假释,可以适度放宽标准。未成年罪犯如果能认罪服法,遵守监规,并积极参加学习和劳动,可以视为确有悔改表现予以减刑。其减刑幅度和间隔时间可以适当缩短。符合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未成年罪犯可以获得假释。
对于老年和身体有残疾(不含自伤致残)的罪犯的减刑和假释,应当主要考虑其悔罪的实际表现。对于除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外,有悔罪表现,丧失作案能力或者生活不能自理,并且假释后生活有着落的老残犯,可以依法获得假释。
对于死刑缓期执行罪犯减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后,如果符合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和本规定第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可以获得假释。
犯罪分子的假释必须按照刑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进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获得假释。
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未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