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1-24
假释适用于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的犯罪分子。根据《刑法》第81条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能申请假释。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仍需实际执行原判的无期徒刑刑期10年以上才能申请假释。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申请假释的起始时间应从羁押之日起计算,但必须执行原判刑期的1年或2年以上。
为了确保假释制度的灵活运用,刑法第81条还规定,如果存在特殊情况,可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特殊情况包括以下情形:
在服刑期间有重大发明创造或突出的立功表现的罪犯。
已经基本丧失活动能力且有悔改表现的罪犯,假释后不会再对社会造成危害。
具有专门技能且相关单位急需使用的罪犯。
家庭有特殊困难需要本人照顾并请求假释的罪犯。在司法实践中,需要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证明。但对于犯罪集团的首犯、惯犯和罪行特别严重的罪犯除外。
为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犯罪分子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犯罪时未成年且在刑罚执行期间有悔改表现且不会再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罪犯。
为满足政治斗争的需要,对某些具有外国国籍或不属于大陆籍的罪犯适用假释。
其他特殊情况。
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未执行完的刑期,而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假释犯应遵守以下规定:
假释犯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并服从监督。
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假释犯必须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假释犯必须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如果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迁居,假释犯必须经监督机关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