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10-20
民事诉讼法对当庭宣判仅做了一般性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当庭宣判的情况下,应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因此,对于当庭宣判的理解存在两种倾向:一种观点认为当庭宣判是指在法庭上宣读并送达判决书;另一种观点认为当庭宣判必须在第一次开庭后立即进行。然而,筆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偏离了正确的理解。"当庭宣判"一词出现在民事诉讼法开庭审理一节,而宣判的两种形式又在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二款中有所提及——"当庭宣判的情况下,应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情况下,应在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1、案件事实清楚。
案件事实清楚是裁判案件的基本条件,只有事实清楚,才能正确适用法律,公正作出裁判。如果事实不清楚,就不能强行作出判决。
2、必须在法庭进行宣判。
如果在当事人住所进行宣判,不能视为当庭宣判。
3、必须在庭审调查后当日宣判,如隔日则为定期宣判。
当庭宣判必须在庭审调查后当日进行,如果延至隔日才宣判,则属于定期宣判。
4、宣判前的庭审辩论必须有新的实质性内容。
如果只是为了满足当庭宣判率而刻意进行空洞的调查和辩论,然后再宣判,那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当庭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