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0-30
在现实生活中,特定身份的人员,如司法工作人员和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由于其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往往能够掌握他人犯罪事实或重要情况。然而,当这些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及时查究这些事实,而在犯罪发生后才进行检举揭发时,对于他们的行为是否构成立功,理论界存在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司法工作人员和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掌握他人犯罪事实却未尽职责去查究,而在犯罪发生后才进行检举揭发,这种行为不应被认定为立功。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无论是司法工作人员还是执法机关工作人员,只要他们在犯罪发生后检举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并符合立功的构成要件,都应被认定为立功,不能因其身份特殊而否认其立功。
然而,筆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均存在不足。不能因为特定身份的人员犯罪后实施的检举揭发一概不认定为立功,也不能因其特殊身份而一概认定其犯罪后的检举揭发都构成立功。相反,应根据其揭发检举的内容、对象、材料来源、提供线索等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具体而言,特定身份的人员犯罪后的立功认定应当考虑其检举揭发的内容、提供的线索是否与其工作职责有关。这里的工作职责是指特定身份的人员利用自己主管、经手某些案件的侦查、接受报案线索等与其特定职务相联系,掌握他人犯罪事实或重要线索的便利条件。
如果行为人在职期间对知悉他人的犯罪不及时处理,人为地推迟了司法机关掌握此类案件信息的时间,其犯罪后的检举揭发行为不能认定为立功。举例来说,如果检察官某甲犯罪后,揭发曾经由他负责侦查的国家工作人员某丁受贿一案的重要线索,其行为与其以前职务相关,属于工作职责范围之内,就不能认定某甲有立功表现。
然而,如果行为人知悉他人的犯罪事实,并提供的线索不是利用工作之便得来的,而是在其犯罪后才向司法机关检举揭发,这种行为可以认定为立功。例如,民警某乙犯罪后,在服刑中发现罪某丙有组织越狱的犯罪行为,及时报告监管人员,并经查证属实,从而阻止了一起重大犯罪。某乙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立功。
在监所内部,为便于管理,常指定某人为号长或担任一定职务,对其他犯人进行监管。由于其身份特殊,其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可能获知他人未被发觉的罪行,并向司法机关检举。然而,对于这种行为是否构成立功,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筆者认为,认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立功,需要综合考虑立功的有效性和悔罪性。特殊身份人员的检举揭发行为虽然有效,但不能反映犯罪分子有悔罪表现,因此不宜认定为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