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12-12
贺某伙同他人抢劫后一直负案在逃。2016年2月14日,贺父向公安机关电话举报贺某所在地址,并要求公安人员前去抓获贺某。公安人员接到贺父电话举报后,立即赶往贺父举报的地点将贺抓获,贺没有抗拒,并如实供罪。
本文认为,贺父举报抓子,将贺某置于公安人员的控制之下,应当视贺某为自动投案,贺某归案时没有抗拒和逃跑,归案后,又如实供述罪行,符合自首的构成要件,应当认定贺某构成自首。
本案中,贺某能否认定为自首,关键是看贺父举报抓子的行为能否视贺某为自动投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自动投案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或者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被动投案视为自动投案,包括主观自愿、行为被动的投案和主观不愿、行为被动的投案。亲友强制送投归案是后者的一种表现形式。被动投案视为自动投案的立法目的是鼓励利用人与人之间特有的亲情,帮助犯罪嫌疑人悔过自新,减少社会危害,同时节省司法资源,体现法律人性化的特点。
本案中,贺某是否属于亲友强制送投归案是认定贺某是否构成自动投案的关键。而贺父举报抓子的行为是否可以认定亲友强制送投归案的关键在于对《解释》中“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送”的理解和适用。
在司法实践中,送犯罪嫌疑人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送”从字面上讲只是个简单的动词,并不能完全包容司法实践中各种送犯罪嫌疑人投案的情形。因此,对“送”的理解应当从“送犯罪嫌疑人去投案”的立法目的来考量。
“送犯罪嫌疑人去投案”的目的是使犯罪嫌疑人受到司法机关的控制。只要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所实施的行为符合这一目的,就应被理解为认定视为自动投案所要求的“送”。
综上所述,虽然贺父电话举报贺某所在地点并要求公安人员前去抓获没有直接的“送”动作,但通过电话举报将其儿子置于公安机关的控制之下,接受司法机关的处理,只是采取不同的方式实现了送犯罪嫌疑人投案的目的,符合“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视为自动投案的立法目的,且贺某归案时没有抗拒或逃跑,归案后又如实供罪,因此应当视贺某为自动投案。
综上所述,贺父举报抓子,贺某归案时没有抗拒或逃跑,归案后又如实供罪,应当认定贺某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构成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