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2-26
如果交通肇事逃逸者在逃逸途中被拦截,其主观上没有自首的意图,而是想逃避责任,只是被他人阻拦后不得不投案,那么就不会被认定具有自首情节,仍然会被严厉处罚,按照交通肇事逃逸罪进行定罪。
当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离开现场后不间断地到有关部门投案,并如实讲述事发经过,既没有隐瞒,也没有夸大对方责任,不回避自己责任,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离开现场的目的并非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是出于主动投案的目的。这种情况下,主客观行为相互印证,没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不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罪,而只会被认定为一般的交通肇事罪。并且,行为人的主动投案行为可以被认定为自首,根据自首的量刑原则,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量刑幅度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间。
如果行为人在投案后未如实供述交通肇事的经过,虚假陈述、推脱责任或夸大对方责任,根据刑法总则关于自首的规定,因为未如实供述案件的主要事实,不会被认定为自首。但是如果行为人没有逃跑行为,也不能认定为逃逸。在这种情况下,将根据实际情况以一般的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另外,如果行为人在投案后向有关部门讲述了交通事故发生,但声称当时不是自己驾车而是别人驾车肇事,并说服别人替自己承担责任,由于没有逃跑行为,也不会被认定为逃逸。但是后续行为符合伪证罪的特征,那么将以交通肇事罪和伪证罪数罪并罚。
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离开现场,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投案如实讲述交通肇事及逃逸情况,那么可以认定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并有自首情节。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上发生了转变。前者是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意图而逃跑,构成了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罪;而后者是出于任何原因,主动投案并自愿接受法律处罚的行为,符合自首的条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将以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并有自首情节定罪处罚,量刑幅度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根据自首的量刑原则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后经过一段时间后投案如实讲述交通肇事经过,但声称离开现场并非为了逃避法律追究,那么需要区分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如果是出于主观的害怕而逃逸,法律上仍然会认定为肇事逃逸。如果是由于客观无法抗拒或避免的原因阻碍了肇事者的归案,那么将以一般的交通肇事罪定罪,并认定为自首,不会认定为逃逸。
如果行为人在夜间驾车行驶时与一黑影擦身而过,行为人认为是风吹来的树枝或布片等物品,继续行驶一段路程后才发现血迹,然后报案并投案,那么如果能够查证上述事实,就可以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不会被认定为逃逸。客观上,在发现自己交通肇事行为后及时报案并投案如实供述事实,也不会被认定为逃逸,同时符合自首情形。因此,将以一般的交通肇事罪并有自首情节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