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2-05
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一些犯罪嫌疑人在投案自首后,往往会试图辩解自己的犯罪行为是过失犯罪,或者辩解自己没有主观上的犯罪意图。对于这种行为,法院需要判断是继续认定自首情节,还是认定其为翻供行为。
翻供是指犯罪嫌疑人在没有任何法律、事实或证据依据的情况下否定自己的罪行,以逃脱罪责。如果犯罪嫌疑人翻供,就无法满足自首的要件,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因此,犯罪嫌疑人的辩解行为如果属于翻供,就不能构成自首。
然而,需要将正当辩解与翻供区分开来。正当辩解是被告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犯罪情节、定罪量刑等发表看法,而不是否定自己所实施的客观行为。正当辩解与翻供在本质上存在区别。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是否影响自首成立问题的批复》明确指出: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仍然构成自首。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不会影响自首的成立。
刑法中的对象犯通常指的是那些彼此犯罪行为互相依托,犯罪分子利益彼此依赖的犯罪。例如,行贿犯罪与受贿犯罪、出售假币犯罪与购买假币犯罪、拐卖妇女、儿童罪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等。关于对象犯的自首和立功问题,一般认为,当犯罪嫌疑人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行为时,必然会涉及到对象犯的犯罪行为,这种交代行为仍然属于如实交代自己罪行的范畴,不能认定为有立功表现。如果是同一种罪行,就不能认定为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