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8-04
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进行诈骗行为,涉及金额在八万元至五十万元之间的属于数额巨大,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网络诈骗犯罪不同于传统的实体诈骗,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结果地点不一致,犯罪主体与受害人无需面对面接触,通常通过网络聊天、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联系,在虚拟空间中完成犯罪活动。犯罪嫌疑人常常通过虚构事实、隐瞒身份,并利用各种代理、匿名服务,深度隐藏犯罪主体的真实身份,使其所在地难以确定。同时,犯罪嫌疑人还常常利用假身份证办理银行卡、异地取款、使用“黑卡”等手段隐藏,成功后立即销毁线上线下证据,使得隐蔽程度更高,导致网络诈骗犯罪数量迅速增加,打击难度也越来越大。
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普遍较小,文化程度较低。此外,犯罪嫌疑人的籍贯或活动区域呈现明显的地域特点。某些地区因网络诈骗犯罪行为高发,且手法相对固定,成为网络诈骗的高风险地区。犯罪嫌疑人在作案时呈现出家族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诈骗的地域特征明显,并不意味着某种作案手法只有在高风险地区、高风险人群才会实施,而是该类型诈骗案件在某一高风险地区的发生率较高。
由于我国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地域产业化特点,在这些高风险地区往往围绕某种诈骗手法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并逐渐形成了一条成熟完整的地下产业链。
网络诈骗手法多种多样,并且不断更新换代,新型诈骗手法层出不穷。近十年来,互联网高速发展,也是网络诈骗手法不断创新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