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出境怎样解除
点击数:33 更新时间:2025-01-17
限制处境是指自然人应身上背负这应该审理的案件还没有审判的情况下,规定不能出入境外只能在国内过的的一种措施。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限制出境怎样解除的相关资料。以供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法对限制出境措施的规定
限制出境措施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二十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法》第八条的规定,在大陆境内有未了结的民商事案件的外国人和中国公民,人民法院可以决定限制其出境措施。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对限制出境措施并未作具体规定,因此对于该措施的性质,即是财产保全还是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在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观点。
限制出境措施的性质
根据笔者的观点,限制出境措施属于行为保全的性质,也就是大陆法系中的假处分制度,而在英美法系中被称为禁令。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判决的顺利执行。
国外对禁令制度的适用条件
虽然国外立法对禁令制度并未作出特别规定,但该制度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民事诉讼法中得到了规定。例如,英国的玛*瓦禁令是一种特色鲜明的诉前保全措施,其核心是法院根据原告的申请,在被告可能将财产转移出法院管辖范围的情况下,发出禁令,禁止被告移动或处理资金/财物,直至有效判决。美国的民事诉讼程序则设有临时限制令和初步禁令。
限制出境措施的适用条件
限制出境措施作为我国涉外民商事诉讼中的一项制度,其适用条件类似于国外的禁令制度,并已在一些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中被视为与财产保全制度同等重要的保全制度。根据我国的规定,限制出境措施的适用条件应包括以下几点:1. 限制出境措施的申请人对案件具有胜诉的可能性;2. 被申请人在大陆境内没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对于在我国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如果其资不抵债,则不应采取限制措施,而应按照我国公司法及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规定处理;3. 限制出境措施的适用必须情形紧急,如果不采取该措施,被申请人本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或业务主管人员的出境可能导致案件无法审理;4. 限制出境措施的适用应基于当事人的申请,并且申请人应提供全额有效的担保。由于该措施属于行为保全的性质,因此应基于当事人的申请。
限制出境措施的方式和程序
根据《关于依法限制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出境问题的若干规定》的规定,限制出境措施应采取裁定的方式。该措施的决定由人民法院依职权而采取。在申请限制出境措施时,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并且需要交纳保全费用。限制出境措施涉及当事人的人身权利,对于被申请人而言,可能会产生潜在和现实的不利。
限制出境措施的救济措施
对于错误的限制出境措施,被申请人应有相应的救济手段。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如果申请人不提供担保,法院可以驳回申请。如果申请存在错误,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限制出境措施的严格性
限制出境措施的发出应比财产保全更为严格。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不会依职权介入,必须基于申请人的申请,并且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担保的数额应以被申请人可能遭受的损失或损害为限。人民法院在作出限制出境裁定并付诸执行之前,应对申请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如果审查符合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作出书面裁定,责令被申请人不准出境,并扣留其身份证或护照,并在裁定中注明不准出境的原因。如果无法扣押被限制出境人员的证照,需要在边防检查站阻止其出境。综上所述,限制出境措施适用于已经审判完成的案件,并且可以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相关部门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定。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