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收财产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没收财产法律知识

没收财产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11-02

 
110312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其中没收财产是附加刑的一种。没收财产是强制性的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收归国有,对此我国是有一定法律依据的,哪到底没收财产有什么法律依据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没收财产的法律依据及适用情况

根据我国《刑法》第59条的规定,没收财产是指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没收,但对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应有的财产不得没收。具体没收的数量由人民法院根据犯罪分子的罪行轻重和案件情况来决定。

没收财产的范围

没收财产的范围包括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可以没收一部分或全部。然而,犯罪分子家属所有的财产或应有的财产不得被没收。

所谓“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的财产”,是指所有权明确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本人的财产部分,或者犯罪分子家属用本人劳动所得购买的归本人使用的生活用品等。

所谓“属于犯罪分子家属应有的财产”,是指家庭共同所有财产中,应当归家属所有的那部分财产。

没收财产的方式

1、选科式

选科式是指刑法分则对某种犯罪或特定情节规定了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的情况。法官在适用刑罚时可以酌情选择适用没收财产或其他刑罚。例如,刑法第267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可以选择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但不能单独适用没收财产。

2、并科式

并科式是指在对犯罪人判处生命刑或自由刑的同时,同时判处没收财产。根据是否必须并科没收财产,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必并制,即在判处其他刑罚的同时必须同时并处没收财产。例如,刑法第383条规定,对犯贪污罪的,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且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二是得并制,即在判处其他刑罚的同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例如,刑法第271条规定的职务侵占罪,数额巨大的,可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仅提及了没收财产的法律依据和方式,对于具体执行范围、执行人员以及未偿还债务等问题尚未作详细说明。如需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咨询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1. 警察抓捕嫌犯后的羁押措施:看守所与拘留所的区别
  2. 公诉人申请回避的决定权归属问题
  3. 冒充警察行为的法律性质
  4. 在法院审判阶段还可以立功吗
  5. 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公证书的法律意义

刑罚种类热门知识

  1. 被判管制后的权利与义务
  2. 入室猥亵的刑罚种类及期限
  3. 卖伪劣假冒机油是否构成犯罪?
  4.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法律责任
  5. 刑法第54条:剥夺政治权利的定义
  6. 死刑立即执行的法律规定
  7. 剥夺政治权利主刑期间有案底吗
刑罚种类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