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0-02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0条的规定,在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一年后仍未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
刑事诉讼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只有四条简单规定,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也没有对此进行详细操作性规定,导致该特殊程序未能发挥预期作用。
为了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涉及的问题,《关于适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于2017年1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制定并发布。
《规定》明确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的范围,解决了最基本的适用前提问题,对于最大限度地实现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规定》既保障了该特殊程序的立法宗旨,又有效避免了该特殊程序的滥用,兼顾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刑诉法解释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罪名范围的规定过于笼统,导致学术界和实务界存在一定争议。有人认为应严格限制罪名范围,甚至主张仅适用于贪污贿赂、恐怖活动犯罪,而不适用于其他犯罪。
然而,对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罪名范围的确定,关键在于如何看待该制度在刑事司法中的独特作用,以及如何确保该程序的作用发挥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障之间的平衡。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设立目标是尽可能避免因犯罪分子无法到案而使得普通刑事诉讼程序无法启动或顺利进行,从而导致犯罪分子既未得到应有惩罚,其违法所得也未被追缴没收,严重削弱刑事司法的惩罚和预防功能。因此,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罪名范围的适度扩大解释既未超出刑事诉讼法的文义解释范围,也更有助于实现立法目的。
根据《规定》第1条的规定,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范围包括:刑法分则第八章贪污贿赂罪的所有罪名、恐怖活动犯罪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走私、洗钱、金融诈骗、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毒品犯罪案件。此外,由于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犯罪获得的财物数额普遍巨大,但往往难以通过普通刑事程序追回,因此,《规定》将其纳入适用范围。另外,对于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逃匿、死亡的案件,《规定》明确可以适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