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夺政治权利内容中的争议问题研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剥夺政治权利法律知识

剥夺政治权利内容中的争议问题研究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5-01-16

 
110095
根据我国1997年刑法第54条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下列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从我国刑法理论来看,除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外,关于其他三项权利,在认识上尚有较大的分歧。本文拟围绕剥夺政治权利的具体内容的理解而引发的几个争议问题进行探讨。

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理解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应剥夺的政治权利之一。关于这一内容的理解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

根据这种观点,选举权是指公民可以参加选举活动,按照自己的意愿投票选举人民代表等职务的权利。而被选举权是指公民可以根据选举法的规定,被提名为候选人,当选为人民代表等职务的权利。

第二种观点

根据这种观点,选举不仅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还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村民委员会领导人员的选举。

在我看来,相对于第一种观点,第二种观点的主张更为合理。第二种观点认为,在保持选举一词的基本内涵不变的前提下,应广义理解选举,以加强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功能。此观点有法律根据,例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年满18周岁的村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我认为,我国刑法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仅指宪法赋予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村民委员会中的各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是公民选择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而被选举权是公民被推举为代表机关代表或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

这一观点基于以下考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最基本或最重要的政治权利,刑法对这些权利的剥夺应当以宪法的明确授权或确认为依据。因此,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理解必须以宪法的相关规定为基础,与宪法学上对这些权利的理解保持一致。

尽管选举的形式广泛存在,例如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等都采用选举形式产生领导机构和领导人,但这些属于广义选举的范畴。宪法学论述的选举制度并不是广义的选举,而是指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原则、程序以及方式方法的总和。

根据刑法第54条关于剥夺政治权利的规定,被选举为担任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人员的权利应当被认为已包含在担任国家机关职务和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中。对于选举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人员的权利,其重要性和神圣性不可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的权利相提并论,刑法没有必要剥夺这种权利。如果确有必要剥夺这种选举权,可以通过制定专门法规或章程将其作为剥夺政治权利的必然结果加以规定。至于村民委员会领导人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剥夺,可以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将其视为剥夺政治权利的自然后果,无需考虑在刑法第54条所规定的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中。

延伸阅读
  1. 剥夺政治权利中包括哪些政治权利
  2. 失信人员是否能够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
  3. 私刻公章的法律责任及处罚
  4. 一、武装叛乱罪的定义和特征
  5. 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机关

刑罚种类热门知识

  1. 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含义
  2. 卖伪劣假冒机油是否构成犯罪?
  3.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法律责任
  4. 我国刑法分则对裁量罚金数额的规定
  5. 刑法第54条:剥夺政治权利的定义
  6. 死刑立即执行的法律规定
  7. 剥夺政治权利主刑期间有案底吗
刑罚种类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